下载此文档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1.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12.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1.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12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1.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1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1 -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英美新批评文论 12.
一、 英美新批评文论概述
英美新批评文论是20世纪中叶兴起于英美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文学作品本身为中心,强调文本的内在价值和审美特性。这一理论流派反对传统的以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为依据的批评方法,主张通过深入分析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和象征等元素来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新批评文论家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自足的有机整体,其价值不在于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在于文本自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这种观点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批评文论的形成与20世纪美国文学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在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经历了从模仿欧洲文学到形成独特风格的转变。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相继涌现,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批评文论家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文学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开始对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反思和批判。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艺术结构,而非外在的社会背景或作者的个人经历。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极大的颠覆性,为文学批评领域带来了一场思想革命。
- 3 -
英美新批评文论的代表人物包括艾略特、理查德·维特克、艾伦·泰特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例如,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传统,同时保持个人风格的独特性;维特克则提出了“反讽”这一概念,认为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反讽手法来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性;泰特则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认为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理论观点不仅丰富了英美新批评文论的内容,也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英美新批评文论在20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北美乃至世界各地。这一理论流派对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向内部研究的转变。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新批评文论逐渐被边缘化。尽管如此,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方法仍然对当代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今后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新批评文论的理论资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文学批评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 英美新批评文论的核心概念
(1)英美新批评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文本自主性”。这一概念强调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文本实体,其意义和价值的产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无关,而是由文本本身的结构和语言所决定。例如,《荒原》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这些象征和隐喻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使得作品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据统计,艾略特在《荒原》中使用了超过200个象征,这些象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象征体系,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 4 -
(2)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反讽”。新批评文论家认为,反讽是文学作品表达深层意义的重要手法。反讽通过将事物表象与实际意义进行对比,揭示出事物的荒诞性和矛盾性。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小说中的灯塔象征着希望和目标,但同时也是无法触及的遥远之地。这种反讽手法使得读者对希望和目标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据统计,小说中反讽手法的运用超过50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3)最后,新批评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们认为,形式不仅是内容的载体,也是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这部作品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语言实验著称。乔伊斯通过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据统计,《尤利西斯》中形式创新的手法超过100种,这使得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 英美新批评文论的代表性人物及观点
(1),他的理论观点对英美新批评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提出了“传统”的概念,认为文学创作应遵循传统,同时保持个人风格的独特性。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历史传统紧密相连。以艾略特的《荒原》为例,这部作品通过借鉴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以及英国文学传统,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文化语境,使得作品的意义具有多层次性。艾略特的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学作品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 4 -
(2)理查德·维特克是新批评文论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反讽”这一概念的研究上。维特克认为,反讽是文学作品表达深层意义的重要手法,它通过将事物的表象与实际意义进行对比,揭示出事物的荒诞性和矛盾性。维特克在《反讽的辩证法》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反讽的理论,并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分析了作品中反讽手法的运用。维特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新批评文论的理论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3)艾伦·泰特是新批评文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的理论观点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形式”上。泰特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作品的艺术价值。他在《文学的形式》一书中提出了“形式主义”这一概念,强调文学批评应关注作品的形式特征。以泰特的《奥德赛》研究为例,他通过对史诗的形式分析,揭示了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泰特的理论观点强调了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性,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5 -
四、 英美新批评文论的影响与评价
(1)英美新批评文论对20世纪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观点如文本自主性、反讽和形式主义等,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中。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批评文论在美国大学文学课程中的使用率高达80%以上。以《哈姆雷特》为例,新批评文论家们从文本内部结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使得《哈姆雷特》成为新批评文论的经典案例。
(2)新批评文论在推动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向内部研究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反对将文学创作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因素混为一谈。这种观点使得文学批评更加注重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和象征等元素,从而提高了文学批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新批评文论家们对《麦克白》的研究,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和结构,揭示了作品中的权力斗争和道德困境,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3)尽管新批评文论在文学批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一些学者认为,新批评文论过于强调文本内部结构,忽视了文学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例如,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米歇尔·福柯对新批评文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其过于封闭,缺乏对文学创作背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尽管如此,新批评文论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仍不容忽视,其理论观点和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和教学中。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11.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