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构建三维度劳动项目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构建三维度劳动项目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构建三维度劳动项目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构建“三维度”劳动项目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Summary】劳动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础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我校注重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努力构建以“学校劳动课程”为主体、以“家庭劳动课程”和“社会劳动课程”为辅的“一主两翼”课程体系;关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内容,培养学生八种能力,积极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全过程评价模式,让“劳动之花”尽情绽放,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Keys】小学劳动教育;劳动课程体系;“多维度”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模式
一、发挥学校劳动课程的主导作用,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家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托日常的学习生活,充分挖掘校园劳动教育元素,整合项目式劳动资源课程,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为
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一)常态化开展学科劳动课程
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或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结合学科的核心知识点,以恰当的切入口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并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创设“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如“语文+劳动”课程,在学习《祖父的园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等内容时,我不仅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想象劳动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种植”为主题的劳动拓展活动。在班级创设“种植角”,以小组的形式认领、培育植物,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看着同学们课后认真护理植物的热情和劳作的身影,我趁热打铁组织同学们进行诗歌创作,有创意的同学还给自己创作的诗歌配上了图画,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于是,我又带领同学们用自己的作品装扮教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感悟到劳动的价值。
(二)人人践行“岗位”劳动课程
我校实行“德育量化管理+自主管理”模式,建立起校级、年级、班级不同级别的岗位,将零散的事务整合成系统的岗位体验课程,落实责任制,让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充分发挥学生小主人翁意识,为维护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如每天的红领巾值日岗、课间安全监督岗、卫生巡查岗、包干区护校队、班级小管家、每日值日、植物角养护等不同岗位,在常规工作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建设文明、和谐、平安校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重点打造常规养成劳动课程
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心有光明,行求雅正”,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为“重点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我是自理小能手”、“垃圾分类我先行”、“课前准备我最棒”等好习惯系列教育课程,将劳动习惯的养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落实一周一节劳动课,一月一评比。同
时,不定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为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设多彩社团实践劳动课程
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劳动课程与社团课程相融合,开设了多彩的体验式劳动选修课程,如扎染、剪纸、陶艺、拓印、彩绘脸谱等,创新了劳动体验形式,将传承与创新融入社团实践活动中,突显劳动教育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相互合作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劳动新技能。
二、完善“家庭和社会”双翼课程,打造协同劳育格局
(一)项目清单式家务劳动课程
我校积极拓宽劳动教育渠道,从校内延伸至家庭,创设项目清单式家务劳动课程,巩固劳动教育中家庭的基础作用,让做家务成为学生一门人生“必修课”。
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差异,分一二、三四、五六不同年段,自主设计每周不同的家庭劳动项目,包括清扫清洁、分类整理、家庭餐饮、绿植养护、照顾家人等,形成可持续进行的家庭劳动计划,全面推进家庭劳动教育。在日复一日的家庭劳动实践中,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感被激发唤醒了,学会生活独立、自立自强;分担家务、关心体谅家人,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责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二)孝亲感恩系列劳动课程
为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充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开展分担家务、节日问候等感恩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感恩;如春节我为家人做一餐美味的饺子;元宵节和家人一起制作灯笼和汤圆,感受节日的团圆和喜悦;端午节为家人亲手缝制香包送祝福,裹粽
子送给家人;中秋节为家人制作精巧的手工月饼等,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恩和祝福,用巧手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三)公益志愿劳动课程
为更好地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资源链接,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等联系,鼓励学生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增加劳动体验方式,在志愿行动中践行劳动育人,弘扬志愿精神,践行劳动使命。如在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参与护河爱河“河小青”行动、到敬老院关爱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服务社会,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从小培养学社爱小家、爱学校、爱国家,做一个心有大爱、有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四)生活化田园劳动课程
学校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满足学生对劳动实践与体验的个性化需求,组织学生走进田园,贴近自然,触摸大地,体验农作。每学年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前往伟鸿综合德育基地开展农耕活动;假期,学生体验不同的研学活动,在动手劳动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在实践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不易,通过多种形式的农事劳动丰富生活经历,提升劳动技能和品质。
三、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我校努力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劳动教育评价的激励性,探索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特征的“四维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多维度内容厚内涵
劳动是一个持续性变化的过程,教育评价对劳动教育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元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劳动内驱力,还能促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也与时俱进,发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内容,培养学生八种能力,进一步丰富劳动内涵,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实现进阶式成长。
 
(二)持续评价强过程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兴趣,学校将劳动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进展,用长期发展的眼光进行全程型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不断强化过程,及时总结、反思,促进学生良好劳动品质的形成。

构建三维度劳动项目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617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