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欣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欣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欣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Summary:美术的教学到底要从哪个方面开展?过多地解读貌似于语文解说,过多的技法讲解,又类似于一堂颇具功利性的课程。笔者认为,美术教学要从作品内涵中体现出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欣赏教学法将这种美诠释出来,以此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作品对话的能力,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有落脚点,才能让这些莘莘学子们真正理解美术课的真谛和价值。
Keys:欣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对话教学法
引 言
培养初中生感知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的前提,在于他们会以一种欣赏美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审视,继而开展评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这项能力,可从比对美术作品的特点,历史文化发展流派,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入手,而评述则取决于学生在作品欣赏中获得的一种美的、真实性的体验,继而能从客观地角度进行评价。
一、欣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美学鉴赏方面的作用分析
欣赏教学一般会使用观察、分析、比较、总结、评述等方法,通过审美实践来获得审美感受。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则可通过比较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以及对话教学策略三种方式开展[1]。其中比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不同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某种内在联系,采取类比、对照、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验教学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静态或动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设或者是体验和表达。对话教学法,通过某一作品的提问,回答等方式来深入解构美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构图原理等。
将欣赏教学法作为提升学生美学鉴赏能力的一个切入点,它将改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观点和看法,能透过表象深入到作品实质,建立起与作者对话的能力;学生在不断提升欣赏作品能力的同时,通过直观的观察,就能重构画面声音、情感表达、逻辑生成之间的基于作品内部呈现出来的三维立体世界,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去解读美学作品,尝试揣摩作者的意图,待有一日就能将这些欣赏技能运用于作画之中。因此欣赏教学法可以视为是学生美术创作的一个敲门砖,也是日后他们进行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欣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这一课当中,要让学生理解诗、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理解画家绘画技法的运用,然后将作出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传达的一种意象,一种情感,一种意境。那么学生得到的美是借助于作品本身获得的,而这种美的体验感的获得则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实现。下面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比较教学法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概要分析作品之间的不同之美
诗画结合呈现的美,是直观的,具体的,静态的。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和苏轼的《潇湘竹石画》都是山水画。其中潇湘竹石画中出现的幼竹、石头以及笼罩在雾气中的山水分别代表了苏东坡的顽强的生命力,逆境,旷达的胸怀,这幅画是在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之后创作。如此一来,我们对于这幅画的立意表达就能理解。其中画作上的题跋所提到的内容也大致如此。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中,从画作的空间层次来看,将远处的山,近处的房子以及人通过不同的空间造景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在山的线条的勾勒上也因为近景、远景、中景视觉层次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意境感。从画中的内容来看,整幅画银装素裹,山石嶙峋。山下一位高士拄杖观雪书童恭立一边,身后是江水横流,雪山连绵,空中是雁阵南飞。可见是动静相宜,画作勾勒严谨。对此可以发现,这两幅画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山水画,都给人以一种空灵旖旎之感。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王维的画作体现的是一种静谧和谐,动静皆宜之美。而苏轼的画作则突出了一种生命力奔放的情怀之美。通过观察、比对,就能在学生心中构造一
块山水画绘画的一小撮净土,以此成为他们对于美学体验获得的一种比较方法的迁移的基础。
(二)体验教学法与对话教学法在作品鉴赏中的运用
郑板桥的这幅《竹石图》画出了几株竹子撑破画面的昂扬的生命力,画面简约明快,但是却在简单的构图中将竹、石、兰之间进行多维立意表达,突出了郑板桥的光明磊落。不过齐白石的《不倒翁》在将构图与诗画衔接损失通过讽刺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画面的立意又上升了一个维度。这个就是画作本身的立意,再往前推一步,则就是将齐白石厌恶反动势力欺压百姓的画面跃然于画面之上,反映出齐白石光明磊落,正直的品格。此时,诗画衔接,在表意上达到了圆满。
若采用对话教学法,师生交互当中,以解析画作和诗画衔接在表意上的互补,将画作的意境传达向前推了三分。再使用体验教学法,比如说教师带着学生去画室,博物馆观察名家画作,就能将课堂中掌握的画作鉴赏方法迁移到实物鉴赏当中来,使得学生对于中国诗画的设计之美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结论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学校要培养的美术人才是要具备美学鉴赏能力的新时代学生,他们对于中国山水诗画的理解,不该停留在前人已经定格的范围之内,而是要在鉴赏绘画作品的基础上,能将它们的立意表达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出来,继而在多年后可以临摹。这种欣赏教学法所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心里建构出一块山水自由诗画的天地,引导学生在感知画家正直无私,拥有博大胸怀的同时,能将创作者高尚品格形成的过程,借助于作品的欣赏感受来投射到学生心上,这样也就完成了山水诗画这一单元欣赏课的内容,实现了美术作品育人价值的根本目的。
Reference
[1]尹少淳. 学科教学策略系列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01.
[2]郑晓美. 巧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J]. 试题与研究, 2023, (36): 57-59.
[3]吴霜. “探”“研”“创”三部曲——初中美术立体造型拓展课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J]. 试题与研究, 2023, (34): 69-71.
-全文完-
欣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