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三首 石灰吟(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古诗三首 石灰吟(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诗三首 石灰吟(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石灰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 借助注释、课后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感受石灰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 坚
决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感受石灰的品质,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
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石灰的生产过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通常用的白灰是怎么来的吗?
(由石灰石烧制而成)你们知道石灰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多少次的烧
制、打磨吗?(经过至少三次的烧制和打磨 )这期间,石灰石要承受巨
大的痛苦和煎熬,只有经过了这重重磨难,它才能变成洁白无瑕、坚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硬如铁的石灰。今天,我们要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一
起来感受石灰的品质,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操。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石灰的生产过程。
石灰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开山:石灰石是埋藏在山上的矿产,从山体中开采出来。
破碎:将大块的石灰石破碎成小块,以便于运输和加工。
煅烧:将破碎的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 在高温下进行煅烧。煅烧过程中,
石灰石会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是石灰生产的关键步骤。
冷却:煅烧后的石灰石需要在冷却室内进行冷却,以便下一步的处理。
研磨:将冷却后的石灰石磨细成粉状, 以便于制成各种规格的石灰产品。
4. 启发思考: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里是赞颂、 描述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他想要借石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 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正确。
2. 指名读,纠正字音。
3. 小组合作, 结合注释和课后资料, 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的石灰岩里经
过辛勤的开山挖矿, 石灰岩便可以分解成石灰。 而石灰又经受熊熊烈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火的煅烧,于是便有了建筑用的石料、水泥、石灰膏和用于围堰灌浆
防渗的水泥浆。
诗句通过描绘石灰岩的形成和石灰的特性, 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
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4. 集体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5. 引导学生用自己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资料来
理解。
6. 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诗的韵味。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7.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 过渡语: 同学们已经基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但这还不够,我们还
要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志向。这首诗中,作者描述了石
灰的哪些方面?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述了石灰的几个方面:
①石灰的开采和烧制过程:诗中“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石灰石被开
采出来,然后通过“烈火焚烧”进行烧制。这表明了石灰的来源和制作
过程,以及其经过的艰辛和磨难。
②石灰的坚硬和纯净:诗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和“要留清白在人
间”,描绘了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
间的决心和毅力。这体现了石灰的坚硬和纯净,也暗示了作者的高尚品
质和坚定信念。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精神。 尽管面临
着艰难困苦和危险, 但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保持高尚的气节和
纯净的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可以激励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 也要
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 学生结合诗句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粉骨碎身浑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的含义,并指导朗读,读出对石
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崇敬赞美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结合作者于谦的资料来
谈谈你的理解。教师简要介绍于谦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是借石
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清白的人的坚定志向。
诗人不仅仅是在赞颂石灰。于谦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他为人正直,不
畏强权,曾多次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 敢于与各种不良现象作
斗争。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而且还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 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
《石灰吟》 这首诗正是于谦借物言志的代表作品, 通过描绘石灰的开
采、烧制和使用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保持
清白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同时, 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
责任担当,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
4. 指导学生带着对石灰的崇敬赞美以及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再读古诗。
引导学生总结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师相机总结写作方法: 托物
言志、借物喻人等。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于谦为人的磊
落光明与坚贞不屈。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力排众议,勇担责任,为
国家的强盛而奋斗不息;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为国家的强盛而英
勇献身。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是一个真正的硬汉!让我们
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石灰吟》,来表达我们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
之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 教师启发:作者于谦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吟诵
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我们也来试试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2. 学生交流自己仿写的小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等方面
进行评价, 优秀的作品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
生进行修改。
3. 作业布置: 将仿写的小诗写下来, 并尝试着背诵下来。 还可以收集
一些与石灰的品质相关的名言警句,整理在积累本上。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石灰过程: 人生追求:
千锤万凿 出深山 粉骨碎身 留清白
烈火焚烧 若等闲 要留清白 在人间
六、教学反思 :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本次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我采用了“激趣引入, 揭示课题” 、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品读古诗,感悟诗情”、“拓展延伸,
仿写练笔”等几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石灰坚强
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邪恶势力斗争
到底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合
作、探究、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同时,也注
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读出对石灰的崇敬赞美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吟
诵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同时,也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
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安排上不够合
理,导致拓展延伸环节时间紧张,有些学生的练笔未能充分展示。其
次, 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理解重视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
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发展。
总之, 本次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诗人情感,同时也注重朗读指导和拓展延伸。通过教学反思,发
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高。

古诗三首 石灰吟(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512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