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基础的计算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础的计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基础的计算--第1页
(一)联合基础的计算
⑴双柱联合基础的偏心计算:程序在进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由于两根柱子上部荷载不一
致而产生的偏心的情况。因此算出的基础底面积是对称布置的。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两根柱子挨得很近,比
如变形缝处观柱基础计算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两根柱子挨得稍微远一些的基础,则会有一定误差。此
时需要设计人员人为计算出偏心值,在独基布置中将该值输入过去。然后再重新点取“自动生成”选项,程
序可以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偏心值重新计算联合基础。
⑵双梁基础的计算:建议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然后再在梁下布置局部筏板。
(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
砖混结构一般都做墙下条形基础,构造柱下一般不单独做独立基础。有的时候设计人员会发现 JCCAD 软
件在构造柱下生成了独立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读取了 PM恒十活所致。这种荷载组合方式没有将构造柱上
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
设计人员可以在荷载编辑中删除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并在附加荷载中在周边的墙上相应增加线荷载值。
或者设计人员也可以直接读取砖混荷载,因为砖混荷载自动将构造柱上的集中荷载平摊到周边的墙上了。
(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浅基础如墙下条基等, 在对基础底板配筋时是否该考虑最小配筋率, 目前在工程界还有争议。 《基础设计规
范》中没有规定柱下独基底板的最小配筋率,而《混凝土规范》对于混凝土结构均有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目前 JCCAD 软件对于独立柱基没有按最小配筋率计算,对于墙下条基缺省情况下按照 %控制,设计
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四)基础重心校核
⑴“筏板重心校核 ”中的荷载值为什么与 “基础人机交互 ”退出时显示的值不一样?
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对于梁板式基础,由于有些轴线上没有布置梁或板带,造成荷载导算时没有分配到梁或板带上,从而使
两种方式所产生的重心校核值不一致。
②地下水的影响: “筏板重心校核 ”中的荷载值没有考虑地下水的影响,而 “基础人机交互 ”退出时显示的值
考虑了地下水的影响。
⑵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核该如何计算?
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 “筏板重心校校 ”主体应该与裙房分开计算, 而且主要是验算主体结构的重心校核。
(五)弹性地基梁结构 5 种计算模式的选择
弹性地基梁结构在进行计算时,程序给出了 5 种计算模式,现对这 5 种模式的计算和选择进行一些简单介
绍。
⑴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不考虑上部刚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只
有当该方法时基础设计不下来时才考虑其他方法。
⑵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该方法实际上是要求设计人员人为规定上部结构刚度
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该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基础发生整体弯曲的程度。而上部结构刚度到底是地基梁刚
度的几倍并不好确定。因此,只有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荷载分布不均匀,并且用模式 1 算不下来时方可
采用,一般情况可不用选它。
⑶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 3 与模式 2 的计算原理实际上最一样的,只不过模式 3 自动
取上部结构刚度为地基梁刚度的 200 倍。采用这种模式计算出来的基础几乎没有整体弯矩, 只有局部弯矩。
其计算结果类似传统的倒楼盖法。
该模式主要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结构,比如高层框支转换结构、纯剪力墙结构等。
⑷按 SATWE 或 TAT 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架计算: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理想,因为它考虑的上部
结构的刚度最真实,但这也只对纯框架结构而言。对于带剪力墙的结构,由于剪力墙的刚度凝聚有时会明
显地出现异常,尤其是采用薄壁柱理论的 TAT 软件,其刚度只能凝聚到离形心最近的节点上,因此传到基
础的刚度就更有可能异常。所以此种计算模式不适用带剪力墙的结构。
基础的计算--第1页 : .
基础的计算--第2页
另外,设计人员在采用《JCCAD 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附录 C 中推荐的基床反力系数 K 时,该值已经包
含上部刚度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考虑一次。
⑸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的倒楼盖方式计算:模式 5 是传统的倒楼盖模型,地基梁的内力计算考虑了剪切变形。
该计算结果明显不同与上述四种计算模式,因此一般没有特殊需要不推荐使用。
(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模型和弹位地基梁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⑴弹性地基梁板模型采用的是文克尔假定,地基梁内力的大小受地基土弹簧刚度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中
的梁只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粱,其内力的大小只与核板传递给它的荷载有关,而与地基土弹簧刚度无关。
⑵由于模型的不同,实际梁受到的反力也不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支座反力大,跨中反力小。而倒楼盖模
型中的反力只是均布线载。
⑶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了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不受整体弯曲变
形的影响。
⑷由于倒楼盖模型的底板只是一块刚性板,因此各点的反力均相同,由此计算得到的梁端剪力无法与柱子
的荷载相平衡,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出来的梁端剪力与柱子的荷载是相平衡的。
(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
工程实例:某工程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基础布置如图 1 所示(图略) ,基床反力系数均取 20000Kn/m3 ,计
算结果如图 2 所示:(图略)
通过图 2 所示的结果可知,两种计算模式所产生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计算模型
的假定不同。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⑴梁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是按照带翼缘的 T 形梁计算的,梁翼缘宽度确定的原则是按
各房间面积除以周长,将其加到梁一侧,另一侧再由那边相应的房间确定,最后两侧宽度叠加得到梁的总
翼缘宽度。
⑵板元法计算梁式筏板基础时,地基梁的计算仅按照矩形梁计算,没有按照 T 形梁计算。
⑶梁元法计算筏板时,板仅仅是按四边嵌固的楼盖方式计算它的内力和配筋,不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的作
用。
⑷板元法计算筏板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楼板进行内力计算,能够考虑板与梁整体弯曲
作用的影响。
(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 0?
这主要是因为基础埋置太深,基底附加应力为 0,甚至于负数所致。
(九)基床反力系数 K 值的计算
⑴基床反力系数 K 值的物理意义:单位面积地表面上引起单位下沉所需施加的力。
⑵基床反力系数 K 值的计算方法:
①静载实验法:(有一张压力-沉降曲线图,图略)
计算公式:K=(P2-P1)/(S2-S1)
其中,P2. P1——分别为基底的接触压力和士自重压力,
S2、S1——分别为相应于 P2. P1 的稳定沉降量。
②经验值法: JCCAD 说明书附录二中建议的 K 值。
(十)单桩刚度的计算
⑴竖向刚度:
①根据《桩基规范》附录 B 确定:
ρNN=1/(ξNh/EA 1/C0A0)
②根据静载试验 Q-S 曲线计算:
ρNN=ξ×Qa/Sa
基础的计算--第2页 : .
基础的计算--第3页
⑵弯曲刚度:
根据《桩基规范》附录 B 中表 B-3 提供的弯曲刚度公式
K=[αEI(A2B2-A1B2)]/(A2C1-A1C2)
式中,α--桩的水平变形系数(按《桩基规范》第 )
A1、B1、C1、A2、B2、C2等分别为函数影响值,详见附录 B 中表 B-6。
第十九章 其他问题
(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
⑴结构第一平动振型的选择
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平动系数所占百分比;
②结构空间振型图中所显示的振动为整体平动;
③该振型所对应的地震剪力值为最大。
⑵结构第一扭转振型的选择
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扭转系数所占百分比;
②结构空间振型图中所显示的振动为整体扭转。
⑶将第一扭转振型的所对应的周期值与第一平动振型所对应的周期值相比即得周期比。
(二)为什么SATWE软件在调整 系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 ?如果想突破最大默认值
该怎么办?
系数时将最大值默认为 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各层地震剪力都一样的情况,从
而使计算结果失真。
此外,如果不控制最大值,也可能使某些层的构件内力过大而无法设计。
如果设计人员想突破该默认值的限制,可以直接建立 文件(文件名为 ),程序合自动
读取设计人员输入的调整系数。
(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楼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住楼板下的位移值?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人员定义了弹性板 6,当其结构的变形由面外变形控制时,由于定义
了弹性板6,其面外刚度大于刚性板的面外刚度,则位移就减小。当某结构的变形由面内变形控制时,弹
性板 6 的面内刚度小于刚性板的面内刚度,则位移就增大。
(四)模拟施工 1、模拟施工 2 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高层建筑结构当竖向恒载一次加上时,其上部的竖向位移往往偏大,为了协调如此大的竖向位移,有时会
出现拉柱或架没有负弯矩的情况。而在实际施工中,竖向荷载是一层一层作用的,并在施工中逐层找平,
下层的变形对上层基本上不产生影响。结构的竖向变形在建造到上部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因此不会产
生一次性加荷所产生的异常现象。程序对竖向恒载作用专门做了处理,可以考虑施工加荷的这种因素。
施工模拟 1:它就是上面说的考虑分层加载、逐层找平因素影响的算法;
施工模拟 2: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放大 10 倍后再做施工模拟 l 。采用算法 2 时,计算出的传给基
础的力较为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轴力远大于往轴力的不合理情形。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将使得水
平梁的两端竖向位移差减小,从而其剪力减小,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约而导致的重分配,所以
施工模拟 2 的荷载分配结果,更接近千手算结果。
一次性加载:各种荷载一次性加到结构中。
(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
基础的计算--第3页 : .
基础的计算--第4页
对于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中规定的值的这种情况,一般在地震报告中都会提供地震最大影响系数 α 值,
设计人员只要在 SATWE软件中将该值输入进去即可。
(六)混凝土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桩桩的受力状态都是双偏压。但规范并没有要求所有的政柱都按双偏压计算。是否应
按双偏压计算应根据规范决定。比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角柱应按双向受
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目前的SATWE软件提供了两种方式计算双偏压。第一种是在“设计信息”里按双偏压计算,这种方法计算
出来的值多解,而且计算结果较大;第二种是设计人员可以先按单偏压计算,然后再在“分析结果图形和
文本显示”中按双偏压验算。这种方法得出的计算值是唯一的,而且结果也不大。
一般来讲,该结构能够通过双偏压验算也就可以了。
(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此项选择对结构的刚度、 周期、 位移、梁的内力计算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梁的弯矩值。
一般而言,对于异型柱结构,宜采用“
基础的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