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pdf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1页
第五章 学前社会教 育
一、 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的 研究对象
1、个性:指一 个人比较稳 定的、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各 种心理特征的 总和。
2、社 会性
3、社 会化
二、 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影 响因素
(一) 个性对学 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影 响
2 岁左右, 个性逐渐萌芽, 3-6 岁是个性形成 过程的 开始阶段。
气质 无所 谓好坏,但是由于其能影 响儿童全部的心理活 动和社 会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 对待, 将会 成
为形成不良 个性的因素。
(二)家庭 对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影 响
(三)幼 儿园对学 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影 响
三、 学前社 会教 育的意 义
1、促 进学 前儿童的完整 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 会化
3、实现 社会文化的延 续与发 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四、 学前社 会教 育目 标制定的依据
(一)以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为依据
(二)以一定社 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三)以 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五、 学前社 会教 育目 标的结构
(一) 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目 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年 龄阶段目 标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1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2页
3、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活 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目 标的分 类结构
1、自我意 识
2、人际交往
3、社 会环 境与社会规 范认知
4、多元文化
六、精神分析理 论
1、主要代表人:弗洛伊德、 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2、核心 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 阶段、原型、社 会性心理需要、信任 对不信任。
3、精神分析理 论关 于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主要 观点:
人格完善 与儿 童内在的 动机、情感 发展是 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主要 内容;
各种需要的 满足与冲突的解 决是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主要 动力;
儿童的社 会性发展是 连续并 有阶段性的;
儿童早期的生命 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 响。
4、精神分析理 论对学 前儿童社会教 育的 启示
社会教 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 养;
尽可能 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 ;
尽可能妥善满足幼 儿的各 种生理 与心理需要, 帮助他 们面对种种 成长冲突,促 进其发展。
七、社会学习 理论
1、主要代表人:班杜拉、沃尔特斯
2、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 学习 、观察学习
3、主要 观点:
强化是儿童获得社 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2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3页
自我认知在 儿童的社 会学习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 径;
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 径。
4、启示
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 与成就的机 会与舞台;
为儿童提供 值得模仿的 环境与榜样。
八、认知发展理论
1、代表人:皮 亚杰、科尔伯格
2、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 义、前道德 阶段、角色承担、前。
3、认知发展理 论关 于儿童道德 发展的主要 观点:
认为儿 童认知发展是道德 发展的必要 条件,道德 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 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 组;
道德发展作 为一个连续发 展的过程,由于 认知结构 的变化而表 现出明 显的阶段性,分 别提出了道德 发
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 阶段论;
道德发展的 动力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 这种 交互作用中,不 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
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4、启示
对儿童的道德 教育要适 应并 促进儿童的 发展水平。在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 儿不成熟的思 维,
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 桥梁, 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 发展。
道德经验的丰富是 儿童道德 认知结构变 化的基 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 经验 的机 会,并引
导儿 童从对这 些经验的反 馈中去 学习 。
九、 现代生物 学与 生态学 理论
1、代表人物: 劳伦兹 、威尔 逊、凯恩斯、布朗分·布 伦纳
2、核心 概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3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4页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 学、发展生态学
3、基本观点
儿童的健康 发展与早期依 恋的形成有重要 联系,同伴 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 继承性;
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形成 并保持经验 ;同 时,经验 的变化又 会改变有机体的行 为、生物 状态和
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 个一生中都具有适 应性和主 动性;
个体发展的 环境是一 个由小到大 层层扩 散的 复杂 的生 态系统,每一 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 对个体
的发展施加影 响。
4、启示
重视建构儿 童良好的早期依 恋与同伴 关系;
引导儿 童社 会行为发 展时要考 虑到成熟水平 与经验 的匹配性;
注意建构有教育意 义的教育生 态环 境。
十、学前儿童的社 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 会性的 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 绪情感、个性、社 会交往、道德的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指主题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包括自我 观察、自我 监督、自我
体验、自我 评价、自我 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 调节 等。
3 岁左右是自我意 识形成的 时期。此 时的儿童能把自己和“ 别人”明 显地区分开来,能 够在镜中识别
自我。
幼儿自我 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 赖于成人的 评价,常常 带有主观情绪性,幼 儿一般都 过高地评价
自己,幼 儿活动的独立性逐 渐增强。
(二)情 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 满足或得不到 满足时产 生的主 观反映。情 绪情感的社会化包括情 绪表达与
控制、同情心、 责任感、好奇心等。
3 个月左右, 婴儿 出现社会性的微笑。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4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5页
日常观察发现,3 岁前儿童一般毫无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 绪,3 岁后则会 根据社 会的要求 调节 情绪表
现方式。
幼儿园 中良好情感的培 养
1、幼儿园情感培养的目标
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信 赖感、合群感、惜物感、移情能力。
2、情感活 动在实践 中的 运用
专门 的情感活 动、渗透性的情感活 动
3、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效
(三)个性的发展
学前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 时期。
(四)社 会交往的 发展
婴儿形成的最初的人 际关 系是 婴儿与 父母之 间建立起 来的依 恋关 系,即 亲子关系。
(五)道德的 发展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 会的道德 规范和行 为准则在行为时 表现出来的一些 经常的 稳固的特征。
德育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 前儿童对同伴友 爱互助;培养学 前儿童爱父母、 爱
老师、爱幼儿园;培养学 前儿童爱劳动、爱劳动人民;培养学 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学前儿
童初步 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 前儿童活 泼、愉快、主 动开朗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 问题 行为
1、攻 击性行 为
2、嫉妒行 为
3、退 缩性行 为
4、破坏性行 为
5、残忍行 为
6、欺 骗行为(学前儿童的 说谎 行为主要指孩子 为了达到个人的某 种愿望而有意 识地欺 骗成人和 隐瞒
事实或嫁 祸于人,是有 别于孩子混淆想象 与现实的行 为。)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5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6页
采取办法:
及时制止 学前儿童的 问题 行为,让他们从 心里 产生内疚感。
通过观 察、 与家长沟 通等方法了解 学前儿童产生问题 行为的原因。
采用适 当的方法对有问题 的学前儿童进行教育。
十一、 婴儿 依恋发 展的 阶段
依恋是指 婴儿寻 求并企图保持 与另一 个亲 密的身体和情感 联系的一种倾向。
第一 阶段 0-3 个月:无差 别的社会性反应阶 段
第二 阶段 3-6 个月:有差 别的社会性反应阶 段
第三 阶段 6 个月-3 岁:特殊情感 连接阶段
十二、婴儿 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十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就是合作性游 戏。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 为、合
作性游 戏。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 儿道德 发展的核心 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 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
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移情是一种能力,是指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情感,以及从他人角度看待世界和自身行为的能力。移情
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十四、攻 击性行为的发展
影响儿 童攻 击性行 为的因素:
父母的 惩罚 、大 众传 播媒介、强化、挫折。
挫折是攻 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挫折是指人在活 动过 程中遇到障碍或干 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 实
现,需要不能 满足时的情 绪状态 。
十五、 学前社 会教 育活 动的主要 类型
(一)自我 教育活 动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6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7页
幼儿的自我 教育活 动包括自我 认识活动、自我体 验活动和自我控制活 动。
(二)人 际交往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人 际交往 教育活 动的主要 类型: 亲子交往、同伴交往、 师幼交往、 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三)社 会环境与社会规 范认知活 动
(四)多元文化 教育活动
十六、学前儿童自我 教育活 动的设计与组织
自我认识教 育活动、自我体 验教 育活 动、自我控制 教育活动。
十七、 学前儿童人 际交往 教育活 动的设计与组织
1、创设人际交往情境
2、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3、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十八、 学前儿童社 会环 境和社 会规范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活 动的基本要求
体现学前儿童在社 会化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主体性;
鼓励学前儿童与环 境、材料 产生积极 互动;
将游戏与 体验作为社会环 境和社 会规 范认知生成的途 径。
(二) 设计与组织 的基本 结构
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 动主题
2、引导学前儿童充分 观察认知对象
3、组织学 前儿童自由表 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4、引导学前儿童正确 认知社会环境和社 会规范
十九、 学前儿童多元文化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在环境布置中 营造多元文化的氛 围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7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8页
3、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
4、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体 验多元文化
5、在社 会教 育活 动日中 挖掘和利用多元文化 资源
二十、学前儿童社 会教 育活 动评 价的原 则
针对性原则、过程性原 则、全面性原 则。
二十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活 动评 价的主要 内容
评价:活动目标、活动内 容、活 动准备、活 动过 程、活 动效果。
第六章 学前健康 教育
一、健康的含 义及标志
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世界 卫生组织对 健康概念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 会适应三个方
面全部良好的一 种状况。
2、健康的标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 会健康。
二、影 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环境
2、生物 学因素
3、生活方式
4、卫生保健 设施
三、健康 教育的含 义
健康教育是通 过信息传播和行 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 卫生保健知 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 纳
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 教育活动与过程。
四、健康教育的意 义
1、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是保 护学前儿童健康成 长的特殊需要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 础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 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 国家、民族 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8页 :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第9页
五、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 要求
《纲要》指出 总目标是: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 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 识,学习 保护自己;
4、喜 欢参 加体育活 动,动作协调、灵活。
六、 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目 标的层次
1、终极 目标
2、分 类目标
3、年 龄阶 段目 标
七、 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目 标达 成的途 径
1、幼儿园、家庭、社 会多通道实施
2、生理、心理、社 会三个维度相结合
八、当代健康 教育模式
(一)知、信、行模式
科斯特
试图 揭示 卫生信息 与健康增 进之间的关系。知是基 础,信是 动力,行是目 标。
(二)行动模式
唐纳斯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01 M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