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是由【licai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渡荆门送别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八年级上册
演讲人姓名
,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学习目标
1
WORKREVIEW
添加标题
2
添加标题
UNDERWORK
“渡”,乘船。
“荆门”,荆门山,在湖北。
“送别”,诗人李白25岁时出蜀远游,家乡的山水送别诗人。
解题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大李杜,小李杜。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作为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背景透视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课前自主学习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01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02
注释:
03
课文品读
04
课文品读
译文: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1
2
翻译课文
课文品读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课文品读
译文: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
翻译课文
本诗的首联交代了什么?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的?
01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03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05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02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04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06
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