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教师版)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教师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9目标导航
.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的一般规律。
视知识精讲
知识点0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变化
除第1周期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逐渐增加到8的周期性 变化。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S1到〃s2即6的周期性变化(第1周期除外)。
.外围电子排布的变化
(1)第2、3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从〃si到〃s2〃p6的变化。
(2)第4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从4sl经过3dE。4sL2逐渐过渡到4s24P6。
(3)第5周期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与第4周期元素外围电子排布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l)s区:包含I A和HA两族元素,除氢元素外,其余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2)p区:包含IIIA〜VHA族及0族元素,除氢元素外,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
(3)d区:包含IIIB〜VDB、VW族的元素。
(4)ds区:包含IB和HB族的元素。
(5)f区:镯系和钢系元素。
【即学即练1】某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则下列对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B
(3)估计1 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石值的范围:<E<
(4) 10号元素£值较大的原因是
答案:(1)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周期性 (2) AC (3) 419 738
(4) Ne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6, 2s、2P轨道为全充满结构,不易失去电子。
富、知识点0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第一电离能的含义
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符号:I\ O
M(g) - e - M+(g)
.第一电离能的意义
(1)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2)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大,该气态原子越难失去一 个电子。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2)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增加,原子半径逐 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
对同周期元素来说,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元素的电离能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第一电离能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 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例如,Mg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 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3s23P3, 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因此二者电离能相对较高。
(2)元素的电离能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变大,即人</2</3……o
②电离能突然变大,说明原子的电子层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判断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主要化合 价。
【即学即练2】比较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
⑴ N、0、F (2) He、Ne、Ar
(3) Na、Mg、Al (4) F、Ck Br
答案:(1) F>N>0 (2) He>Ne>Ar (3) Mg>Al>Na (4) F>Cl>Br
【即学即练3】元素铜与银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c〃=1959kJ・mo「i,,M=1753kJ・mo「i,心>无的原因是
答案:Cu+电子排布呈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失电子需要能量高,第二电离能数值大。
考法01电离能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第一电离能
①每个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氢元素或碱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同周期中从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但是HA>niA、VA>VlAo
②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逐级电离能
①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的 电子都是原子轨道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较多。
②当电离能突然变大时说明电子的电子层发生了变化,即同一电子层中电离能相近,不同电子层中电离 能有很大的差距。如A1: /1<;2</3«/4</5……
.第一电离能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d°、f0)、半充满(p3、d\ f?)和全 充满(p6、d2 P,的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2)在同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 小;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
【典例1]具有下列外围电子排布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 ns2np3 B. HS2z?p4 C. ns2np5 D. ns2np6
答案:B
解析:叩3的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为〃s2叩3>小2理4,对于题给四个选项,其第一电离 能由小到大顺序为ns2np4<ns2np3<ns2np5<ns2np6,即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4的元素。
考法02电离能的应用
.确定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一个电子层的所有电子均失去之后,换新的电子层再失去电子时,由于内层是饱和 结构,难失去,故电离能数值在层与层之间呈现突跃性变化,而层内电离能数值差别相对较小。如A1的第 一到第四级电离能分别为(单位:「)577、1817、2745、11 575。从中明显看出在第三、第四电离能之 间有突跃,故可判断A1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
.判断主族元素的外围电子数或最高化合价
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如K的比/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 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K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和/2相差 不多,而,2比/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 2价离子。一般来说,如果某元素的电离能在/〃
与/〃+1之间发生突变,则该元素的原子易形成+〃价离子而不易形成+(〃+1)价离子。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一般地,除稀有气体外,人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典例2】(l)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A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第2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比镀大的元素有 种。
⑵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0的第一电离 能,原因是 O
(3)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o
电离能/kJ,moL
/i
h
h
A
A
932
1 821
15 390
21 771
B
738
1 451
7 733
10 540
(4)根据下表所列元素的各级电离能〃kJ・moL的数据,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元素
/i
,2
h
;4
X
500
4 600
6 900
9 500
Y
580
1 800
2 700
11 600
+1价
,化学式可能是XC1
答案:⑴大5 (2)ls22s22P2 N原子的2P轨道达到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3)Is22s22P63s2 (4)D
解析:(l)Mg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 3s为全充满稳定结构;Al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l 3P轨道不是 稳定结构。元素第一电离能Mg>Al。第2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Be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有C、N、 0、F、Ne共5种。(2)0原子和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4与2s22P3, N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 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3)由A、B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看出,A、B两元素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形成+ 2价金属阳离子,故A、B元素属于H A族的元素,由同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B元素为镁 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63s2。(4)根据数据分析:X中/2»九,可知X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X 常见化合价为+1价,与C1元素形成XC1,位于I A族,A、C项正确;Y中/4>>/3, 丫易呈+ 3价,故Y最 外层有3个电子,位于IHA族,B项正确;因为锡在IVA族,所以Y的化学性质不与锡相似,D项不正确。
羔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已知某元素+ 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63s23P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
A. VB 族 B. HB 族 C. Vin 族 D. HA 族 答案:D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
A. Fe B. Mg C. P D. Zn
答案:C
.下列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
答案: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d、ds、f五个区
答案:C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答案:B
,其半径最大的是()
A. Is22s22P3 B. Is22s22Pl
1S22s22P63s23Pl D . 1S22s22P63s23P4
答案:c
解析: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原子为氮(N), B项中原子为硼(B), C项中原子为铝(Al), D 项中原子为硫
(S)。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A1原子半径最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答案:A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 离能最大,A正确,C错误;镁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铝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l镁为全充满状态, 较难失去电子,故其第一电离能要大于铝的第一电离能,B错误;根据同主族、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的递变规律可以推测,第一电离能K〈Ca<Mg, D错误。
.将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Ca> Mg、Be:
Na、Mg、Al:
C、N、O:
P、S> F:
.根据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一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填两 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稀有气体除外),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第一电离能最大的 元素是,最强的含氧酸是,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
(3)原子中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
(4)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填化学式)。
答案:(1) 5 Na2O> Na2O2 (2) Na Na He HC104 HF
N、P (4) NH3 SiH4
.指出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什么?
Is22s22P63s2是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属于 区元素;
[Kr]44°5s25P2是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属于—区元素;
[Ar]3dzs2是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属于 区元素;
[Ar]3dl04sl是一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第 族,属于 区元素。
答案:(1)主三 HA s (2)主五 WA p
(3)副叫 IHB d (4)副国 IB ds
题组B能力提升练
.已知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4
:Z<Y
c. X是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
:Z>Y
答案:C
解析:因X、Y、Z为短周期元素,结合位置关系知X为He, Y为F, Z为S。F(Y)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 2s22P5;原子半径S>F(Z>Y);结合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和同主族间的变化规律知,He是第一电离能最大 的元素;第一电离能F>S。
.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区、ds区的元素
D. ds区元素不都是副族元素
答案:C
解析:d区包括IIIB〜VHB族(镯系和轲系除外)元素和VIII族元素,ds区包括1 B族和HB族元素,过渡元素包 括所有的副族元素和VIII族元素,即包括了 d区、f区、ds区的元素,故B项错误,C项正确。
/i
h
h
/4
k
k
//(kJ-mol1)
578
1 817
2 745
11 578
14 831
18 378
的常见化合价是()
B. +2 C. +3 D. +6
.元素X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
则元素X
A. +1
答案:C
解析: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小,2、,3数值相对较小,,4数值突然增大,说明元素X的原子中,有3个 电子容易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 3。
.电离能是指由蒸气状态的孤立原子移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需要的能量。从中性原子中移去第一个电子所需 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G),移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二电离能(,2),依次类推。
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3分列下表。
元素
Zi/eV
Z2/eV
/3/eV
A
B
C
D
E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有,稀有气体元素有,最活泼的金属是 ,显二价的金属是 o
答案:BCD E B D
.已知X、Y、Z、Q、R、E六种元素中,原子序数X<Y<ZvQ<RvE,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
元素
结构或性质信息
X
原子的L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Y
原子核外的L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Z
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层,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Q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R
核电荷数是Y与Q的核电荷数之和
E
原子序数比R大3
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Y的原子核外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基态X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X、Y、Z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排列 次序依次为(写元素符号)O
(3)基态Q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o
R的元素符号是,基态R原子的M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为 o
E有多种化合价,基态E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 o
回 E MM I
答案:(1) 7 (2) 1s 2s 2p 0>N>C (3) Is22s22P63s23P5
Cr 3s23P63d5 (5) 3d7
题组c培优拔尖练
.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1价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⑺),气态正离子 继续失去电子所需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2)、第三电离能(〃)……下表是第3周期部分元素的电 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元素
/i/eV
;2/eV
/3/eV
甲
乙
丙
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价
D. 丁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卜/2、,3电离能的数据可知甲为Na元素,乙为Mg元素,丙、丁应为A1以后的元素,且
2-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