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页 /总页数 6 页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篇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本题先给了两种相对的观点,然后用了类比手法。将考生类比“作家”,将考生的生活类比为“作品”,对于读者的类比题目没有明说,需要考生化虚为实。其实读者可以是“别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应怎样对待“别人”,可以写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写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审题: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展开论证
第3页 /总页数 6 页
的。事理叙述清晰、完整,文风清新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般涓涓而来,又如在读者身边娓娓道来,给人以亲近贴切之感,使人为之折服。
立意:我的生活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权威专家解析】
20xx年浙江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对于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一谈看法”,更适合进行议论文写作。
在审题立意上,考生应首先注意挖掘材料的隐喻性,不可简单处理为关于“写作问题”的探讨,在作文中明确“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具体指向。可针对两种观点有所侧重,“坚持自我,表达自己”或“关注‘读者’,回应外界”,亦可以两方面兼顾,辩证思考。考生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就是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进行自我追问、思考如何选择生活的过程。
可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去阐述“作品”的内涵,体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进而体现文章层次性和思辨性;可从“读者”入手,言及考生生活中的旁观者或者参与者,以“社会个体”身份去思考深广的社会问题,体现对考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可从“作家”与“读者”两者关系入手,作家写作时,心里必然要装着“读者”,同时,作为生活创作的“作家”,也应当坚持自我、坚守真理、修正谬误、关注世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也要聆听本心的声音。
第3页 /总页数 6 页
篇三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xx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材料列出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作家要心有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作家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这两种观点是否是针锋相对的呢?看起来是,但也不尽然。因为第一种观点是酝酿写作状态;第二种则是生成观点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确有限制性因素,但也为思维缜密的考生提供了“另一扇窗户”。无论怎样,这都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点进行思考。
。作文要求限定了写作方向,它明确了文章不是要求考生谈论写作的问题,而是以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为喻,要考生谈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创造生活成就人生的话题。考生要重点思考什么是“作品”“读者”又是谁、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并对此作深入的探究。这限定了文章写作的具体内容。
第4页 /总页数 6 页
。题干中“你”限定了论述的角色定位,文章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我”,与命题者(阅卷者)隔空对话,展现“你”的思考和体悟;“注意”项则限定了写作的基本要求。
开放性
。由写作延展到生活,关于如何对待“生活”,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知,自由阐发,见仁见智。
。考生既可选择“倾听”与“坚持”两者之一来立意,也以根据从两者蕴含的哲理综合辩证立意。
。考生可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素材、文化典籍谈自己的看法。考题给考生调动人文积淀与阅读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除诗歌受限之外,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思辨性的文化散文等,只要内容紧扣材料,阐述自己对待生活的“看法”即可。
解题

作文题首先是语文题。语文题应该有语文学科的特色,在这一点上,浙江卷很有特色。第一,考题在尊重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第二,好的作文题目要让考生有话可说,即是否贴近考生的生活。语文学习,无非是读写两端。读书时考生是读者,写作时考生是作者。因此考生对这两个材料的角色定位并不陌生。第三,命题要求考生不要囿于材料本身,而是要观察他人、关注生活,这样,作文就有了一定的张力。最后,材料中两则看似矛盾的观点却是作家写作的常态,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夫文章者,经国之大事也。”自古而如此。命题本身的切入点就是“文章”,既体现了厚重的文化背景,又紧扣时代主题,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在切身的思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责任、使命与担当,思考和联想的空间都很大,思辨色彩较浓。考生可在具体的写作中,深入探究生活的本质:个人如何去创造生活,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如何面对他人或历史这位“读者”和评价等,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积淀。

第5页 /总页数 6 页
第一种观点侧重于作家写作时要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实际上是指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时代的呼声;第二种观点侧重于作家写作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外物左右;作文要求则强调写作的具体论题是如何对待“生活”,这是立意的导向语,也是审题是否切合题意的关键。考生既可认同“倾听”说,也可赞同“坚持”说,但这两者均只涉及一面,思辨的角度太窄;最佳立意应是综合两者的看法,辩证思考,立意深远,格局阔大,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积极投身改革实践。
,审视前行方向。
,砥砺前行。
,与时俱进,争做有为青年。
坚守自我……
偏题立意:
“作家”“作品”“读者”的隐含义,未联系生活。
“坚守”“倾听”,另起炉灶。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892****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