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11-交变电流.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11-交变电流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11-交变电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2021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
专题 11 交变电流
目录
第一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1
【基本概念、规律】 1
【重要考点归纳】 2
考点一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2
考点二 交流电有效值的求解 3
考点三 交变电流的“四值”的比较 3
第二节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4
【基本概念、规律】 4
【重要考点归纳】 4
考点一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关系的应用 4
考点二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5
考点三 关于远距离输电问题的分析 6
【思想方法与技巧】 6
特殊变压器问题的求解 6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7
第一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基本概念、规律】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1.交变电流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正弦交流电
(1)产生:在匀强磁场里,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2)中性面
①定义: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②特点: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3)图象:用以描述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果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其图象为正弦曲线. 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
f
2.峰值和有效值
(1)峰值:交变电流的峰值是它能达到的最大值.
(2)有效值:让交流与恒定电流分别通过大小相同的电阻,如果在交流的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则这个恒定电流 I、恒定电压 U 就是这个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
I= Im ,U=Um,E=Em.
2 2 2

2

3.平均值: E =nΔΦ
BL v .
8
Δt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1.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线圈在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
函数
图象
磁通量
Φ=Φmcos ωt
=BScos ωt
电动势
e=Emsin ωt
=nBSωsin ωt
电压
u=Umsin ωt
= REm sin ωt R+r
电流
i=Imsin ωt
= Em sin ωt R+r
8


(1)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S⊥B,Φ最大,ΔΦ

0,e=0,i=0,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8
Δt
最大,
(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时,S∥B,Φ=0,ΔΦ

e 最大,i 最大,电流方向不改变.
8
Δt

(1)只有当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才是正弦形式,其变化规律与线圈的形状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的位置无关.
(2)注意峰值公式 Em=nBSω中的 S 为有效面积.
8
(3)在解决有关交变电流的图象问题时,应先把交变电流的图象与线圈的转动位置对应起来,再根据特殊位
置求特征解.
考点二 交流电有效值的求解
1.正弦式交流电有效值的求解
利用 I= Im ,U=Um,E=Em计算.
2 2 2
2.非正弦式交流电有效值的求解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电阻生热)进行定义的,所以进行有效值计算时,要紧 扣电流通过电阻生热(或热功率)进行计算.注意“三同”:即“相同电阻”,“相同时间”内产生“相同热量”.计算时“相同时间”要取周期的整数倍,一般取一个周期.
考点三 交变电流的“四值”的比较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瞬时值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
e=Emsin ωt
计算线圈某一时刻的受力情况
峰值
最大的瞬时值
Em=nBSω
Im= Em
R+r
确定用电器的耐压值,电容器的击穿电压
E=Em
2
(1)计算与电流热效应相关的量
(如功率、热量)
有效值
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
的恒定电流值
U=Um
2
(2)交流电表的测量值
(3)电器设备标注的额定电压、额
I= Im
定电流
2
(4)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平均值
交变电流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夹面积与时间的比值
E =ΔΦ
Δt

I = E R+r
计算通过电路截面的电荷量
(1)求出角速度ω,ω=2π=2πf.
T
(2)确定正弦交变电流的峰值,根据已知图象读出或由公式 Em=nBSω求出相应峰值.
(3)明确线圈的初始位置,找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①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转动,则 i-t 图象为正弦函数图象,函数式为 i=Imsin ωt.
②线圈从垂直中性面位置开始转动,则 i-t 图象为余弦函数图象,函数式为 i=Imcos ωt
8
第二节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基本概念、规律】
一、变压器原理
1.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
2.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1)功率关系:P 入=P 出.
(2)电压关系:U1=n1,若 n1>n2,为降压变压器;若 n1<n2,为升压变压器.
9
(3)
U2 n2

I1 n2
8
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
= ;
I2 n1
8
有多个副线圈时,U1I1=U2I2+U3I3+…+UnIn. 二、远距离输电
1.输电线路(如图所示)
2.输送电流
.
(1)I=P. (2)I=U-U′
U R
3.电压损失
8
(1)ΔU=U-U′. (2)ΔU=IR.
4.功率损失
P

ΔU2
8
(1)ΔP=P-P′. (2)ΔP=I2R= U 2R= .
R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关系的应用
1.基本关系
(1)P 入=P 出,(有多个副线圈时,P1=P2+P3+……)
U1 n1
= ,有多个副线圈时,仍然成立.
U2 n2
I1 n2
= ,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只适合一个副线圈)
I2 n1
n1I1=n2I2+n3I3+……(多个副线圈) (4)原、副线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都相同,磁通量变化率也相同,频率也就相同.
8
2.制约关系 (1)电压:副线圈电压 U2 由原线圈电压 U1 和匝数比决定.
(2)功率:原线圈的输入功率 P1 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P2 决定.
(3)电流:原线圈电流 I1 由副线圈电流 I2 和匝数比决定.

(1)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
(2)变压器只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3)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
(4)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中的 U1、U2、I1、I2 均为有效值.
考点二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如图所示)
(1)U1 不变,根据U1=n1可以得出不论负载电阻 R 如何变化,U2 不变.
U2 n2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2 变化,根据I1=n2可以判断 I1 的变化情况.
I2 n1
(3)I2 变化引起 P2 变化,根据 P1=P2,可以判断 P1 的变化.
(如图所示)
(1)U1 不变,n1发生变化,U2 变化.
n2
(2)R 不变,U2 变化,I2 发生变化.
U2
15
(3)根据 P2=
2和 P1=P2,可以判断 P2 变化时,P1 发生变化,U1 不变时,I1 发生变化.
R
8

8
考点三 关于远距离输电问题的分析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这样的顺序,或从
“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下图为例):
(1)功率关系:P1=P2,P3=P4,P2=P 损+P3. (2)电压、电流关系:U1=n1=I2,U3=n3=I4
U2 n2 I1 U4 n4 I3
U2=ΔU+U3,I2=I3=I 线.
18
(3)输电电流:I
=P2 =P3=U2-U3.
8
线
U2 U3 R 线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
P2
P 损=I 线ΔU=I2 线 R 线= U2 2R 线.

(1)画出输电电路图.
(2)注意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与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相等. (3) 输 电 线 长 度 等 于 距 离 的 2 倍 . (4)计算线路功率损失一般用 P 损=I2R 线.
【思想方法与技巧】
特殊变压器问题的求解
一、自耦变压器
高中物理中研究的变压器本身就是一种忽略了能量损失的理想模型,自耦变压器(又称调压器),它只有 一个线圈,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另一个线圈,当交流电源接不同的端点时,它可以升压也可以降压,变压器
的基本关系对自耦变压器均适用. 二、互感器
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比较如下: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8
原理图
原线圈的连接
并联在高压电路中
串联在大电流电路中
副线圈的连接
连接电压表
连接电流表
互感器的作用
将高电压变为低电压
将大电流变为小电流
利用的公式
U1=n1 U2 n2
I1n1=I2n2
三、多副线圈变压器
对于副线圈有两个及以上的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是成立的,而电流与匝数成反比的规律不成立.但在任何情况下,电流关系都可以根据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即 P 入=P 出进行求解.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探究敏感元件的特性.
2.学会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二、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
三、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 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1)将热敏电阻放入烧杯中的水中,测量水温和热敏电阻的阻值(如实验原理图甲所示).
(2)改变水的温度,多次测量水的温度和热敏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格中.
21
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连接好(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
挡.
(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
并记录.
(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观察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一、数据处理
1.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
(1)画图象
在右图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2)得结论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1)探规律
根据记录数据定性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得结论
①光敏电阻在暗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②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二、误差分析
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温度计和欧姆表的读数. 三、注意事项
1.在做热敏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
温.
2.光敏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射到光
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
3.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
22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11-交变电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ilebei
  • 文件大小328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