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3-4课时教案张壮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3-4课时教案张壮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第一部分 总体设计
1. 课题课型:第三单元 《我的包是红色的》第二课 初级综合课
2. 教学对象:掌握300常用词的 以俄语为母语的俄罗斯学生 6名
3. 所用教材:《 长城汉语 》(马箭飞,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语音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词的发音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通过词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词中的实物名词,量词、表程度的形容词、及表动作的动词的实际意义和用法,正确率达到90%以上;
(3)通过语法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问句“n/pron+怎么样?”,“每人一个+n+吗?”、“n+里有什么?”“房间里能+v吗?”及相对应回答“很好/不好”“有n、n、n、n还有n”“能/不能”的用法以及名量搭配,并完成语法练习,正确率达到90%以上:
(4)通过汉字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词的书写规律、意义和用法,正确率达到90%以上;
(5)通过课文的学忆课文内容,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点和词语基本复述出课文内容,并运用所学词语、语法、句式进行日常问答或交际活动,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技能目标:
听:能够听懂每分钟130个音节以上语速的对话体课文。
说:能够复述和表演课文内容,话语自然流畅。
读:包括认读和阅读两部分。
认读方面:听完课文后,能够以每分钟120个字的语速朗读课文,达到语音、语调 基本准确,自然流畅的目标;
阅读方面: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应用于交际;
写:能够以每分钟10-12个字的速度书写本课生词。
3、 情感目标:
(1) 学生有询问日常生活条件的愿望;
(2) 学生有描述日常生活条件的愿望;
(3) 学生有询问他人的愿望。
五、学习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体会共同学习的长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词汇:
(1)
(2) 掌握动词“上网”用法;
(3) 掌握量词“套”“个”及形容词“方便”的用法。
2. 语法:
(1) 掌握问句 “怎么样”“客厅里有什么”问方式等;
(2) 掌握正反问句“房间里+能/不能+v吗?”;
(3) 掌握名量搭配的用法。
3. 语音:
教学方法/原则:
1. 课堂教学按照“生词—语法—课文—练习”的顺序。
2. 结合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试听法和交际法等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互动形式小组活动,强化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多开口。
3. 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结合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为主,使学生通过视觉直观理解,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恰当运用生词、句子进行表达。
4.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能力。
教具:
1. 媒体类:课件PPT、演示笔
2. 物类:黑板、粉笔、卡片
教学时数: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共180分钟,1-2课时讲解前两个问句及回答,3-4课时讲解后两个问句。本教案为3-4课时。
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2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宣布上课。
* 教师语言:
上节课后,大家有没有问过别人的生活条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活条件。
预习课文了吗?难不难?
现在开始上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课堂状态。
二、复习旧课(8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复习第三单元第一课前半部分的两个问句的词汇语法和课文内容。
1. 听写生词(4分钟)
* 教师行为:
教师将上节课所学生词(共9个)序号提前写在黑板上,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听写生词,其他同学在听写本上完成,听写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纠正不规范字和错字,保证板书的正确性。
2. 对话问答(4分钟)
* 教师行为:
教师展示PPT图片,同时以快速问答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注:括号内为学生目标语。
* 教师引导语:
(1) 留学生公寓怎么样?(很好。)
(2) 每人一个房间吗?(对,还有一个客厅。)
3. 过渡问题:
* 教师语言:
复习得非常好,下面看看今天我们的新知识。
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听写和对话等再现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
先复习词汇,后复习课文,循序渐进。采用对话问答形式复习课文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过渡到新对话的学习。
三、讲练新课(76分钟)
1. 词汇(30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动词“方便”
词汇教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认读生词—学习生词。各个环节中除了使用图片和教师动作以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地呈现生词,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环节的具体处理方法:
(一) 认读生词(3分钟)
* 教师行为:
通过领读—点读—齐读的方式练习生词读音:
第一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第二遍:教师点名让掌握较好的学生朗读;
第三遍:学生集体朗读一遍。
(二) 学习生词(37分钟)
按照生词表的顺序处理生词,处理生词时使用的方法有卡片展示、图片情境等。动词的训练主要给出动宾搭配。所有的生词一律板书,简单例句也采用板书形式。
教师引导动作:
1. 【PPT】“方便”一词的笔画顺序展示。
2. 领读+点读
教师引导语:
方便指有助于做某事,比如,出行方便,如非常方便,可以说出行很方便。
师:上网很方便。
生:上网很方便。
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内部成分的相互联系性。在词汇教学环节,要充分主义到各个词之间的各种关系,联系已学词汇进行新词教学。
生词认读环节要注意语速适中、纠音及时、严格准确。
扩展生词不宜太多,遇到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围绕课文内容涉及的义项进行讲解,为顺利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采用情景法,将生词置于生活情景中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交际需要,通过演绎法,引导学生输出。
2. 语法(28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客厅里有什么?”
“房间里能上网吗?”(10分钟)
“很方便”
“真好”搭配的讲解
语法教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语法的引入和讲解—语法的操练。各个步骤的总原则是精讲多练,但是使用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下面分三个层次进行说明:
(一) 语法的引入和讲解(5分钟)
* 教师引导语:
师: “......里有什么?”表示“在这个地方有某物吗?”表示问它有没有。我们回答“有...、...、...。”。
师:【问一名学生】教室里有什么?
生1:有桌子。
生2:有黑板。
生3:有椅子、电脑。
……
* 教师引导语:
师:“房间里能上网吗?”
师:房间里能上网吗?
生1:房间里能上网吗?
生2:房间里能上网吗?
……
1. 师:当别人问“房间里能上网吗?”我们要回答“能/不能”
师: 房间里能上网吗?
生3:能。
生4:不能。
……
师:【PPT】跟我读:
—客厅里有什么?
—有空调、电视、冰箱、电话、还有沙发。
—房间里能上网吗?
—能。
—现在大学的生活条件真好。
(二) 【PPT】
很+方便
真+好
“副词+形容词”
(三) 语法操练(5分钟)
语法操练使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下面分别介绍具体操练:
1. 实物操练:
* 教师的引导语:
师:你们学校怎么样?
生:很好。
师:你们学校能上网吗?
生:能,上网很方便。
师:现在大学的生活条件真好。
……
2. 多媒体课件
* 教师行为:
展示课件,老师说: 能…吗?学生说出回答。
【PPT】
1. 学校里能做校车吗?—能。坐校车很方便。
2. 班级里能上网吗?—能。上网很方便。
3. 家里能打电话吗?—能。打电话很方便。
……
通过举例—归纳的形式将语法句式的结构和用法展示给学生。
先由老师讲解,再请学生模仿。通过跟读加强理解和记忆,掌握了一定的语料之后归纳句式再进行语法操练。
教师示范—全体模仿—个人模仿
语法教学安排在词汇教学之前,因此语法的引入和操练所使用的词汇都是已学的。
从日常生活和教室内的真实情境入手,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强调回答完整的句子
教师引导全体说(不统一、不确定)——教师示范
(正确)——全体模仿——个人模仿(纠错)
通过机械性练忆。
3. 课文后半部分(18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课文
课文教学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展示理解课文—朗读操练课文—复述表演课文。在课文展示环节使用音频,将听说结合起来。课文复述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提示词。
(一) 展示理解课文(3分钟)
* 教师行为:
教师展示ppt,听前简单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二) 朗读操练课文(5分钟)
读课文(共3遍),为后边的复述课文做铺垫。
第一遍:老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
第二遍:学生集体齐读一遍;
第三遍:学生两两一组分角色朗读两遍。
(三) 复述表演课文(10分钟)
表演分为两个层次:
1. 复述阶段:学生两两一组按照简单提示词操练,请几组学生来表演赵玉兰和玛丽。(黄色部分为需要填的词)
【PPT提示词】
赵玉兰:客厅里有什么?
玛丽:有空调、电视、冰箱、电话、还有沙发。
赵玉兰:房间里能上网吗?
玛丽:能。上网很方便。
赵玉兰:现在大学的生活条件真好。
单词及语法点都已学习,因此重点放在朗读操练课文及复述课文部分。
借助ppt传达信息,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
借助听说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复述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切实把握课文中的情景和语言项目,能够流利复述出课文。
提高阶段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内容还要灵活运用。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归纳总结(2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小结第三单元第二课课文后半部分的语法和课文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课课文后半部分两个问句的内容。
* 教师行为:
一边提问一边展示PPT一边对对话内容进行总结。
* 教师引导语:
客厅里有什么?
有空调、电视、冰箱、电话、还有沙发。
房间里能上网吗?
能。上网很方便。
现在大学的生活条件真好。
快速总结,为学生理清思路;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再认和重现,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行为意图
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 教师行为:
布置作业,并展示PPT辅助说明。
* 教师语言:
1. 作业:
两个同学一组,用“...里有...?”和“...能...吗?”做一个对话,下节课展示。
2. 新课预习:
预习第三课对话的内容。
通过布置口头和笔头作业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法、词汇和课文。
通过目的语环境中的交际活动,锻炼学生用汉语对话的能力。
强调预习,要求学生熟悉新课汉字的音、形,为新课教学节省时间。
第三部分 教学后记
优点:通过反复的输入操练,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读音及词汇,以及提高交际能力。根据上节课经验,增多了互动游戏环节,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不足:实物展示较少,不够直观感性,课前准备应更充分。
教学心得:通过语法词汇教学,了解到俄罗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汉语的听说读具有较高的兴趣,对汉字的读音及语调掌握需要多加练习,对汉字书写更需多加练习。
因此增加了汉字笔画的展示,希望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加强对汉字书写规律的掌握。在输出阶段,增多了互动游戏及团体合作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游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进一步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加深师生配合及生生配合,提高俄罗斯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兴趣。
3-4课时教案张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