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科学教案3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科学教案3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科学教案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科学教案3篇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视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觉,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到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爱好。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打算: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起先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索。凭已有阅历,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老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简单说出:由于新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非常相像。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探讨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探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讨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行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起先,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探讨“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依据已有阅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老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挚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沟通)
  (5)、师生小结:使学生相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实行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擅长视察和思索的医生。在故事的起先部分,他有什么发觉?(学生沟通)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觉,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找寻可能的缘由—做试验证明—试验胜利了。
  (5)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探讨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老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视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觉。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老师作简洁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知我们科学原委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沟通,并向全班同学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隐私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验的事与科学家独创创建的相像之处,相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念,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打算: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起先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奇妙,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的纸片来尝试,找寻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老师还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齐,试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老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日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奇妙。










  1、老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老师巡察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胜利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索: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议可行方法。(提示:把想到的方法简洁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老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方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沟通发觉,找寻相像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探讨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觉呢?
  (2)、学生沟通、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日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探讨的?课后接着探讨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解并描述:科学探讨是个困难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精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觉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打算怎么做?做之前须要打算些什么?
  4、学生分组探讨、思索,巩固课中的学习发觉。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沟通大家制作的方法。
  《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相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视察我们四周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视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沟通探讨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究的爱好。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珍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
  1、老师选择一个视察地点,供学生视察。(校内内)。2、视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打算好有关平安方面的留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探讨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爱好,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视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起先了,因此“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相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熬炼学生的记录实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供应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爱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探讨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视察过?想去视察吗?
  一、小组探讨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探讨(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探讨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视察一棵大树。
  (1)假如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视察什么?学生探讨。
  (2)怎样才能视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探讨。老师讲解并描述视察要有序、有安排,并把视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探讨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起先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依据自己想好的视察依次、视察方法视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视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探讨后,知道看与视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沟通。
  (2)比照两张记录纸,探讨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视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视察活动就起先了。










  五、后续探讨。
  在你家旁边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视察内容,进行视察。
  其次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内中视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视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细致视察,才能发觉。
  你能不能告知我,你视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态、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态。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知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视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视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方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老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内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视察,描述大树时可以运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依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视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内里的哪一棵树。老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内去找寻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视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视察大树和探讨,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内内的视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觉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觉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觉了很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探讨
  我们视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觉地点
  青蛙、蚂蚱 校内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须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登记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学问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全部的生物都表现诞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养分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校内里的植物》教案
  1、视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态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视察、去比较,驾驭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究的爱好。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打算:
  1、老师在校内内选择一个视察地点,供学生视察。2、视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绽开探讨。。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视察,获得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学问。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入手,利用“说说相识的校内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相识植物的多样性找寻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视察。在视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相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视察到的校内植物:说说你相识的校内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沟通。
  2、指导如何视察,提出视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内里去视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相识的校内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依次排出)
  ……
  3、学生实地视察,老师随时指导。
  4、汇报沟通。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相识植物

2025年科学教案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