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相识。
2、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和参加活动的爱好。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学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打算: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活动过程:
小挚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美丽的小楼房,他们始终都是好挚友,每天快乐的和小挚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挚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终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立刻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宁静的睡觉了。
2) 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相识4种不同的颜色。其次天,小挚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挚友帮助他们一下。?(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当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都特别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究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觉颜色改变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示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当让幼儿学录结果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态)进行分类,并会选择相应的标记。
活动打算
1、教具:红色的圆片片、方片片各5个;红、绿、方、圆标记各一个。
2、小组操作材料:红、绿、方、圆标记和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创设为小猫整理玩具的情景,
1、请一幼儿将一样的片片放在一起。
2、请幼儿选择相应的标记,边送边说:“x标记送给x片片。
二、小组活动:激励幼儿帮助小猫仔细、细致地分玩具,并做好标记
1、分红、绿瓶盖;
2、分红、绿棋子;
3、分方、圆同色小积木;
4、分方、圆同色卡片;
5、分方、圆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
1、分好玩具再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送给xx。”
2、玩好一组,可以请老师检查后,整理好学具再到另一组活动。
三、嬉戏:找圈圈
按标记听琴声滑音快速站到相应的圈圈里。
(巩固分类,提高幼儿解除颜色、形态的干扰,按标记选择相应圈圈的实力。)
四、活动评价:
小猫感谢小挚友帮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并邀请大家跳一个庆祝舞。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加幼儿玩土的平安和卫生意识。
3、培育幼儿的探究爱好。
活动打算:
1、玩过挖土:找寻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日的任务:找泥土的隐私。
2、探讨:"我们在找泥土隐私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隐私,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知泥土的好挚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隐私引出,激发幼儿的新奇心,促进了幼儿参加活动的欲望。活动一起先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起先了今日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经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连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究。
"请小挚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觉泥土有什么隐私?"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细心地视察,依据幼儿的操作刚好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究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解并描述。
师问:"你发觉了什么隐私?"(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知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觉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觉泥土很软。
我发觉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究。
请小挚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觉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接着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改变,诱发幼儿去探究。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惊慌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究,找寻隐私,正如《纲要》中所说"老师应当为幼儿创设同等宽松的氛围",同时老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子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幼儿讲解并描述。
师:你发觉了什么隐私?(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知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隐私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态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探讨:小挚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解并描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活动延长:
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总评: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爱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变更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沟通、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阅历,完成了活动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爱好,乐意探究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打算:
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今日,我给中一班的小挚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美丽吗?什么地方最美丽?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嬉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美丽的五官,镜子的本事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嬉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沟通)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其次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挚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沟通)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嬉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很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延长活动:
今日,我们又发觉了镜子的一个隐私,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觉什么奇妙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嬉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摇摆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摇摆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阅历。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摇摆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摇摆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供应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觉了i种水瓶摇摆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觉其中的缘由——重量不同。“那假如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动身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视察绳子摇摆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摇摆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觉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爱好,并能主动参加探究活动。
活动打算:
1、物质打算: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阅历打算:有对物体摇摆的阅历。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摇摆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视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老师:细致视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觉?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美丽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日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摇摆状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老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摇摆。
周皓辰立刻说:往后推,瓶子就摇摆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老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平安提示:幼儿在绳子摇摆的过程中留意摇摆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试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摇摆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摇摆。
小挚友起先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胜利,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胜利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老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觉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胜利了。”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挚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老师:“请把你们的结果登记来吧。”
(4)刚好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觉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共享及阅历总结。
(1)幼儿依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共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试验过程。
老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老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老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日的新发觉——绳子长短影响摇摆”。
2025年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