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通用7篇).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通用7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通用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通用7篇)
篇1: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简要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并结合儿童早期教育实践,提出了早期教育应遵循心理发展的理论,以避免儿童形成不良的早期经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作 者:姚鲲鹏 赵翠英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部,广西,柳州,545004 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9(4) 分类号: 关键词:精神分析   心理发展   儿童早期教育  
篇2: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由于三岁前的儿童身心各方面发育还很不成熟,比较娇嫩,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因此,早期教育主要是结合生活护理进行,把保健与教育结合起来。
早期教育与婴幼儿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要以保健为基础,而且年龄越小越要和保健结合。因为身体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保不好,也就教不好。所说教,就要结合生活护理用丰富多采的刺激物来发展婴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功能,再后,由易到难进行发音和说话的训练,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活动,引导孩子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周围世界,从一些感性材料和一般直接生活经验,发展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初步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对孩子的保健。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还不是硬性灌输孩子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孩子在体格、智能和品德方面的良好素质,为今后接受系统的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进行。要按科学规律办事,真正做到科学育儿。为此,做父母的,要学一点儿童生理、心理、营养、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以使自己的方法合乎科学要求,克服那些违反科学的不正确的方法,以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采取多种形式,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生动活泼地向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长得更健康、更活泼、更聪明,使祖国建设的幼苗茁壮成长。
篇3: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些反思
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些反思
每天早晨我去遛弯的时候,在家的附近经常看见一辆停着的小“赛欧”轿车。一个中年妇女吃力的搬起一辆女式自行车,试图将这辆自行车放到汽车的后备箱中。看她十分努劲,喘着粗气,但又小心翼翼地把自行车的前轱辘放进后备箱内,生怕因为自己不小心将自行车或汽车的漆刮掉。我不由得向汽车内望去,只见一个13-4岁的女孩正坐在副驾驶座上摇头晃脑,带着耳塞机,哼唱着流行歌曲。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职业的习惯,使得我问这位妇女:
“你是孩子的妈妈吧?”
“是呀!”
“送孩子上学去?”
“嗨,路远,我送一段路。”
“怎么不让孩子帮你一把,你一个人多费力呀。”
“没事,习惯了。不过,您说的有理。嘿嘿!”妇女笑笑。
坐在车内的女孩瞪了我一眼。
过了几天,我又看见妈妈在费力的搬自行车,女孩还是坐在汽车内悠哉悠哉。
此事使我想起了:在全国各地每当我讲到有关“培养婴幼儿情商”的时侯,不少家长问我:“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自私。怎么这么不知道心疼家长,干什么都要和我们讲价钱。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尽量满足他,可是还不知足。”
你要是问孩子,他们也振振有辞:“现在家家一个孩子,好吃的,好穿的,当然要给我们了。上一代有抚养下一代的义务。”
“你们未成年时,家长有抚养你们的义务;可是你们成人后,爸爸妈妈老了,你们也有反哺的责任。”
“什么反哺?他们老了,社会发展了,可以把他们送到养老院。报纸上不也是这样说吗?”
“你们知道什么是人人为我,我问人人吗?”
“为别人,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干嘛要对他们好?”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
“可以吧。他们就知道让我们学习,也不了解我们的思想,还限制我们玩。。真没有意思!”
听到孩子这样的声音,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造成这样的结果都是孩子的错吗?
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幼儿园的教育一般都偏重智能,而有意或无意的轻视情商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环境中成长,“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的一切围绕孩子转,他们只知道索取,而往往不能分享,更不能给予。因此他们经不起任何挫折,即不懂得同情和理解别人。更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和别人搞好人际关系。一旦走入社会就会被竞争的局面碰得头破血流。
我们家长的教育就是为孩子将来的命运埋下一粒种子。
婴儿和幼儿早期的情感特点是外露的,肤浅,易冲动,不稳定。高级的社会情感刚刚萌芽。他们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而好不掩饰的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扩散,抑制力差所以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到幼儿中期情绪稍有稳定,幼儿晚期情感逐渐稳定表露方式也比较含蓄。这个时候孩子的情感需要由生理性需要(亲亲,抱抱)发展到社会性需要(如:希望别人注意,称赞,愿意和自己交往),指引此幼儿的道德观、理智观、实践感、美感等高级思维情感开始发展。
对于婴幼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爱”,使他们在父母的爱中获得安全感,产生愉快的、积极的情绪,这样有利于他今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在家长的教育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等待”,延迟对他们要求的满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同情别人,体察别人的需求,学会与别人分享,喜欢帮助别人。我们的家长不能什么都大包大揽,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也要让孩子体验困难或挫折,这样他长大后才能面对竞争的社会。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在1995年提出了“情商”这个概念。也称为情感智力,是测定人的情绪感情的一种指标。主要内容是:认知自己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了解他人的情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能,80%取决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生活得快乐,能维持积极的人生观、事业观、爱情观,成功的概率比较高。
一个情商高的孩子具有以下特点: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努力,有能力有决心去达到。
: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明白。
: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善于控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于其他婴幼儿相处时的积极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
: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爱人,爱物的'基础。
0-7岁是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期,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课堂,在家里他们将学到许多基本信息,如他们的自我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判断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世界有长远的影响。如果父母温存,孩子就恬静;父母暴躁,孩子就胆怯;父母严肃,孩子就认真;父母溺爱,孩子就骄气。
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智力都相差不多。。这里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助人的习惯。孩子良好的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需要,是一种省事省时的自然力,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家庭也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所学校,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影响孩子一生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家庭。那么从0岁开始你给孩子埋下什么种子,将来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篇4: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青少年审美认知发展的三个倾向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
作 者:李红 刘兆吉 LI Hong LIU Zhao-ji  作者单位:李红,LI Hong(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市,400715) 刘兆吉,LIU Zhao-ji(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种学学院,重庆市,400715)
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 关键词:儿童   审美心理   审美认知   心理发展  
篇5: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目前,,总结了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因素,探讨了教育儿童延迟满足的途径,对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 者:刘娟 桂阳  作者单位:刘娟(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桂阳(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
刊 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刊名:ZHONGXIAOXUE XINLI JIANKANG JIAOYU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儿童   延迟满足   社会认知  
篇6: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最早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理论重新进行价值评判.
作 者:黄皖毅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4) 分类号: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文化全球化   资本  
篇7:生态系统理论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论文
生态系统理论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论文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研究已经成为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 存在留守儿童外延界定模糊、问题导向明显、忽视适应机制研究等问题。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问题研究的生态性和系统性, 强调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适应性, 强调留守儿童问题中儿童本身的主体因素研究。受生态系统理论启示, 留守儿童研究应在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下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分型和分类, 探索留守环境中儿童的适应保护机制以及歧视知觉、认知偏差、情绪认知、心理弹性等认知调节因素。在实际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应以积极的、系统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留守心理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态系统理论; 儿童发展;
留守儿童 (Left—behind Children) 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一种亲子离异现象的描绘[1]。近年来, 留守儿童数量急速增加, 2025年留守儿童人数达到了7326万[2], 其中6岁以下幼儿所占比例正在快速增加,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8。37%[3]。
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检索信息显示, 2025年之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也以每年7000余篇速度增加。目前, 大部分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留守环境中儿童存在的危机和问题的描绘, 是在问题导向下的留守现象研究。这类研究将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描绘了其在家庭—学校—社会层面的诸多不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个性发展、行为、品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导向的研究虽然为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但目前存在留守儿童概念界定模糊、问题导向主导具体研究、研究路径单一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留守概念的界定模糊
留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留守儿童更是复杂的、富于变化的、发展的有机个体。在具体研究中, 留守儿童往往被具体操作定义为父母双亲或单亲因外出务工而造成的亲子离异超过一年或半年的儿童。虽然这一界定方便操作, 但其定义的留守儿童范畴庞大、概念模糊, 同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2025年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通用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