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起先,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状况下,教材一起先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相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乘法的意义,驾驭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育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实力。
3、渗透数学学问来源于实践,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说教学重点:
初步相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说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数学教化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爱好比较高,但存在两个学习误区:1、渴求实践,排斥理论。这种轻视、厌烦、躲避、拒绝理论的学习心理干脆影响了学生对理论学问的学习爱好和效果;,弱于探讨。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被老师“灌输”和“填充”,对探讨型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而这对于培育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须要的师资非常不利。
说教法学法:
1、理论解析法:由老师运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必要的理论学问,引领学生初步感受理论的价值。
2、案例分析法:理论必需用起来,学生才会感受到它的真正价值。案例分析,为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设起了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把理论渐渐内化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3、问题研讨法:问题是学习的心脏,运用问题研讨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说教学过程:
抓准新旧学问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靠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非常必要的 。
1、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打算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驾驭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相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驾驭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详细可采纳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相识“×”号.相识“乘法算式”要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仔细的视察分析来完成.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留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好玩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驾驭,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4、课外延长,拓展学习时空。
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布置课后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阅历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似乎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我想,课堂学习时间的结束不代表学生学习活动的停止,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生成才智,增加素养,体会那种由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板书设计:
相识乘法
① 加法算式
2+2+2=6
乘法算式:2×3=6 读作2乘3
表示3个2相加
2表示相同的加数是2,
3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个。
② 加法算式
3+3+3+3=12
乘法算式:3×4=12 读作3乘4
表示4个3相加
3表示相同的加数是3,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个。
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乘法竖式》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简洁的乘法竖式是在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生多位数的乘法竖式做充分的打算。在计算时吗,学生往往忽视了竖式的摆放格式及积的位置,从而造成今后学习稍困难的乘法竖式时的困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驾驭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养成仔细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驾驭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养成仔细书写的习惯。
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肯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的'这些状况,本节课,我采纳电教手段,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多个动画画面来进行协助教学。大大的便利了学生主动的去视察,去发觉,去探究。主动去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我首先出示这个画面,并说:秋天来了,天高气爽,请看,小天使来我们班做客了,她还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呢。这么设计,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新奇心,并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意境中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引导学生回忆做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留意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为这节课的乘法竖式计算埋下伏笔。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又出示这张画面,小天使见大家那么聪慧,她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视察画面,一共有几个小挚友,怎么列式?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种算式,我选择4*2=8这个算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我请做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让她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则结合学生的方法边板书整理边强调:当积是8时,8的位置应在哪?让学生明确:积的位置要跟其次个乘数2对齐。接着让学生相识乘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熬炼他们探究新知的实力。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在学生初步驾驭乘法竖式计算后,我趁热打铁,又出示这样的画面说:你看,小天使难不倒你们,她走了,可小猴又来了。他在问我们呢:我一共有几个桃果?怎么列式计算?我想学生会有以下两种算法: 5*7或7*5,我则强调其次种方法的算理:有5个盘,每盘7个,就是5个7,在学生理解算理后让学生依据算式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状况。在学生汇报时我追问:这个算式的积是35,是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环节正是本课的难点。我预想到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让学生推断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进行推断,使学生再次明确当积是两位数时,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真正的驾驭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学问,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第一题我以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留意积的摆放位置。 其次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驾驭本节课所学学问。 第三个练习是多项填空题,这样的设计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算法与算理。激起了全班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
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今日的课大家也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这样设计,让学生能总结出列竖式计算时要留意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让学生在总结学问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爱充溢才智与感情的数学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第44页至第 46页《1千米有多长》,我打算从以下这八个方面绽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其次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洁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究竟有多长。在进行相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校实际,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相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究竟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嬉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详细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加,赐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主动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加,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应注意使学生在视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阅历。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验相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好用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课前打算
记录单、大屏幕
六、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实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敏捷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沟通中学习。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觉、学用结合。
学法:视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引入新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拓展新知;(五)总结新知.
(一)引入新知
1、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谁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
3、今日我们再来相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挚友____千米。告知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学问?
(巩固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测一测(在操场上进行)
⑴、同学们自由组合,手拉手站成一排,看一看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⑵、请同学们以刚才站成大约10米长须要的人数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有多少步,做好记录。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为感知1千米长度打下基础,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2、想一想(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拉手站成10米须要的人数,想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你认为多少个同学才能手拉手站成一排呢?
⑵、我们测量出10米大约走多少步,你知道100米大约须要多少步吗?1000米呢?
(通过这些简洁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10米、100米的长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算一算
⑴、假如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算一下,沿操场走几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
⑵、小结:沿操场走2圈半,也就是走1千米。1千米=1000米 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
4、填一填。
⑴、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是否知道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须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书中 46页填一填)
⑵、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记?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你知道吗"
(加深对千米的相识,同时感受长度单位的好用性)
⑶、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比较远的距离。
5、估一估。
⑴、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动身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
⑵、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课下,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动身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
(三) 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 )。
,全长1943( ),平均海拔4000( )。
,它的总长约6700( )。
( )。
(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今日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接着,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实力。
二、教学目标
从学问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2025年精选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