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篇(合集7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篇(合集7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篇(合集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篇(合集7篇)
篇1: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教师篇
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教师篇
人们常说:“过分勤劳的母亲会养出懒惰的儿。”同样,过分讲授的老师会培养出有惰性的学生。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做个聪明的“懒”教师》,乍一看大吃一惊。现在的老师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地工作,都没有得到好评。做一个“懒”教师,那还了得?但随着我深读文章,我对这个“懒”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懒”非彼“懒”。这种懒是一种教学技巧,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所推广的洋思教学理念:“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当堂训练”吗?其目的是要求教师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加以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创新学习。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以前的教学行为,总是怕学生不能掌握所学知识,总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就一股脑儿的往里灌,往往的老师讲的口干知燥,学生收效甚微,典型的事倍功半。时间一长,老师喊累,学生厌学,师生身心疲惫。于是,我也想尝试做个“懒”老师。回想起洋思理念最初在推行时,我还为语文学科是否要进行目标出示进行过争论,很多老师认为语文学科要重文,直接的目标出示会降低语文学科的文学韵味。其实不然,语文学科不仅要体现文学性,更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要培养学生大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根据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为重要。在认真学习、思考洋思的教学理念之后,结合小学生的能力实情,决定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运用洋思理念,放开手脚,解放学生的思维,进行目标导学,实行先学后教,精讲多练,从而也让自己从讲中“解脱”出来,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懒’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收到好的效果,不妨从以下儿点入手:
一是引导好第一步是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加指导就放手,那不是自主,而是放任,那样学生不仅不会有过程收获,很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无法掌握。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还是要先进行指导,给学生打好基础,重点抓好第一次。如:从第一次识字教学开始,你就要训练学生如何从字的音、形、义上去观察、思考,寻找最佳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第一次朗读课文时,就要训练学生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从语速、语调上带着问题去进行有重点朗读,最终达到感情朗读,感悟内容的目的。在第一次作文时,要训练让学生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去描写人物等等。总之,指导好第一步十分重要,第一步是基础,如果基础打牢实了,以后的教学就轻松了。
二是做好过程指导是重点。先学后教,并不是放任的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并不是任学生怎么做都不管。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提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实施准确目标导学。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想办法去解决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此时的教师并不是“甩手干部”,而应该是同伴、是朋友、是导师,老师要走进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在朗读时,老师可以放声和学生一道朗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朗读热情;二是对学困生的正确的'朗读提供无形的帮助;三是可以培养学生朗读感情。教师还要弯下腰去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适时加以辅导,以便让他能有所收获,同时也为他后面的交流打下基础。这种让学生通过目标导学经历了自主探究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较为牢固的。比单纯听老师讲要有趣得多,有个性得多、收获也多得多,教师也轻松的多。
三是搞好成果展示是亮点。对于学生学习收获,要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这种横向交流是对知识的一个再积累、巩固的过程。同时也为老师的精讲提供了依据。对学生在汇报、展示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恰当的讲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偷懒”是为学生的发展考虑的最佳方法,“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经。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不会是“懒儿”。
篇2:教师教育工作心得随笔:给“离异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当今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多元化思潮日益浸入人们的思想,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占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当父母任何一方离孩子而去,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激,性格孤僻或脾气暴躁,甚至危害终身。离婚绝不仅仅是夫妻双方之间的事情,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浩浩”的9岁小男孩,他的父母为了他几经分合,最后还是不欢而散。夫妻之间的吵闹,孩子看在眼里,印在心里,浩浩变得胆子越来越小,以至于很少和小朋友交往,来学校后就是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小伙伴找他玩,他总是摇头,懒得说话。如果老师找他谈话,总是以点头、摇头做答,很少主动与人聊天,性格明显孤僻。有一个叫“凯凯”的11岁小男孩,经历了父母的打闹太多了,父母离婚之后,他无法接受现实,心里很难过,经常通过攻击其他小朋友来宣泄自己的痛苦。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寻衅打架,老师多次教育效甚微,他转过身,依然如故。还有个叫“小雨”的9岁小女孩。一天姥姥和姥爷来看学校她,我忙教小雨和他们打招呼,可孩子面带委屈的样子就是不说话,姥姥的眼泪止不住得往下流。小雨爸爸有很长时间不让孩子见姥姥了。小雨的眼里噙着泪花,可直到亲人离开她都没叫一声姥姥、姥爷。二位老人走后,我想知道小雨的想法就边给她擦眼泪边和她谈心:“见到姥姥了怎么不愿意喊出来,他们多亲你呀!”这时小雨却哭了:“我想姥姥、姥爷了,可他们不来看我!他们根本就不亲我!我不想理他们了!”“这不他们来看你了。”“我爸妈离婚了,我跟了爸爸,我不想他们离婚!”“那你就跟爸爸好好说,小雨听话,让妈妈回来吧!“可他们在一起老打架。我也不爱他们了,我恨他们!”听了孩子的哭诉,我心里酸酸的。对于大人之间的事,9岁的小雨是多么的无奈!她只有把脾气倔强起来对付她的亲人。
日常工作中,我对学校所有这样的孩子进行了详细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几个孩子身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悲观心理较重。对任何事情极度失望,想哭,心情烦躁、成绩下降。自卑心理较重。情绪忧伤,性格孤僻,不爱交际,做事缺乏信心。猜疑心理较重。对别人的言行容易产生误会,难以和别的同学和睦相处。逆反心理较重。经常无理由地抗拒别人的要求,经常与别人产生对立或者对抗行为。学校里曾经有一名孩子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寻找在外打工的爸爸。还有一个孩子经常在班里拿别人的东西,偷吃别人的面包,偷喝别人的牛奶,而且是屡教不改。他们年龄尚小,还不明白家庭婚姻的是是非非,家庭的变故让他们变得匪夷所思,突遭家庭变故的孩子是最不幸的,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面对这些孩子的种种心灵创伤,作为一名教师,也是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我觉得有责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步入生活的正确轨道。我觉得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帮助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第一,学校应该给孩子以温暖,教师应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庭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孩子以无限的力量。可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关爱。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或许能弥补一点。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也可以弥补他们一部分在家庭中缺失的爱,这样也可以减轻他们自卑、猜疑、逆反的心理状态。第二,学校应该给孩子以帮助,尽量满足孩子必要的生活要求。离异家庭孩子一般来说生活水平不高,物质条件往往比原来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与学习。第三,老师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把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理矛盾。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灵受到创伤,往往心情比较忧郁,逆反心理较重,易激动,易偏执。第四,班主任要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督促家长多关心孩子。可以通过家访、电话、微信聊天的方式和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耐心的交流和沟通,在取得他们信理解和信任之后,热心要求家长双方尽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早日忘记过去,不能以个人的悲观、消沉的情绪去影响孩子。更不要唆使孩子仇恨对方。孩子的性格是开朗活泼,还是低沉忧郁,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经常关心孩子。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不仅是物质上要满足,精神上也要安抚。如经常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补习功课,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等。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如果发现孩子精神焦虑,行为异常,及时带孩子去看生理医生,给孩子矫正。决不能放任不管,随波逐流。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问题。学校有义务通过心理辅导、说服教育、引导鼓励等手段,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努力使他们早日摆脱心理阴影,早日愈合心灵创伤,尽快步入生活和学习的正轨,只要我们大家能用爱心铸就一轮金色的太阳照亮孩子的心底,齐心协力给孩子构建一片晴朗的天空,孩子就能在并不完美的的童年里健康、茁壮地成长。在此,我也呼吁年轻的父母们,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生儿育女,还是要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勿把婚姻当儿戏,勿把离婚无所谓,共同抚养孩子,让可爱的儿女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要留下遗憾!
作者:李同学
公众号:临朐
篇3: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是无法在现有知识中找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只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发现。比如,有的父母对待孩子的问题,要么给予现成的答案,结果使孩子逐渐养成懒得动脑筋的习惯,要么置之不理,甚至叫孩子闭嘴。也有些好奇的孩子喜欢把家中的东西拆开来探究,而父母将之视为“不务正业”,当然少不了一顿责骂,孩子的创造性便渐渐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
创新是成为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爱幻想,爱动,而且,没有成人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含着金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慧眼识金,没有他们的扶持和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就只有夭折的命运。
张肇牧从小就聪明异常,考入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哈佛录取,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众多对他敞开大门的世界著名大公司中,他选择了所罗门金融投资公司,年薪15万美元。如果他工作够5年,薪水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但是对于张肇牧来说,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远比在一个地方待着舒服。张肇牧也许只是平常人中的一个,但是他有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在母亲这位人生第一位老师的培养下,张肇牧才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天妈妈下班回到家后,刚走近厨房,就嗅到一股怪怪的刺鼻的味道,从来没有闻到过。
肇牧正在厨房里,他看见了妈妈,就直往后退,他努力想用身子挡住后面的一个大钵头。妈妈过去一看,浓烈的怪味正来源于这个大钵头中的东西。
原来,淘气的肇牧竟然把架子上的酱油、醋、料酒、麻油、虾油卤、番茄酱等等,凡是瓶装的液体流质,统统都倒在一起,调成了黑糊糊的一钵。妈妈顿时就发火了:“你什么不能玩啊?为什么这么淘气啊?”
肇牧低垂着头,怯怯地说:“妈妈,我想配一种药水,让蚊虫一叮就自己死掉。”
尽管这餐晚饭弄得爸爸妈妈前所未有地手忙脚乱,但是他们没有打他,甚至重言重语也没说一句,孩子虽然做了件傻事,但其中蕴涵着的创造欲是极可贵的。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创造力,尽管它只是雏形,却又是伟大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提高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对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身体力行,欲用自己双手探求这未知世界。合理利用孩子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小孩的创造萌芽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反之,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虽少了“破坏”气氛,大人安心,但孩子天性抹杀了,培养出的孩子多半循规蹈矩,缺少头脑,依赖性强,泯灭了孩子爱动、好奇、勇敢,甚至冒险的天性。

2025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篇(合集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