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酶促反应动力学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酶促反应动力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CLICK TO ADD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主 要 内 容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酶的抑制作用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S + E = P + E
添加标题
酶促反应中,如果[S]大大过量, V与[E]的关系如何?
添加标题
实际情况下,[E]稳定,而[S]变化,V与[S]的关系如何?
01
02
中间络合物学说
1903年Henri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实验研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
2
3
为解释此现象,提出了中间络合物学说
S + E ES P + E
4
A
5
B
6
C
7
S
+
P
E
ES
E
+
Ks
k
[S]>>[E], [ES]分解为产物的逆反应忽略不计
=
Vmax[S]
Ks + [S]
1913年,Michaelis and Menten根据中间复合物学说提出米氏方程。
E + S
ES
k1
k2
ES
E + P
k3
k4
(1)
(2)
[ES]不仅与(1)有关,也与(2)有关。
1925年,Briggs and Haldane提出了稳态理论,对米氏方程做出了重要的修正。
E + S
ES
E + P
k1
k2
k3
k4
当反应系统中ES的生成速率与降解速率相等时,
络合物ES的浓度保持不变,即达到稳定状态即:
d[ES]
dt
= 0
米氏方程的推导
在反应初始阶段时,E+PES的速率极小,可以忽
略不计,E+SES, 于是ES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d[ES]
dt
= k1([E]-[ES])[S] (1)
通常[S]》[E],即[S]-[ES][S],ES分解速率与ES
S+E 和ESP+E 有关,于是ES的分解速率可表示为:
d[ES]
dt
-
= k2[ES]+k3[ES] (2)
米氏方程的推导
达到动态平衡时,ES生成与分解速率相等:
k1([E]-[ES])[S]
= k2[ES]+k3[ES]
([E]-[ES])[S]
[ES]
=
k2 + k3
k1
=Km
[ES]=
[E][S]
Km + [S]
(3)
米氏方程的推导
因为酶反应速率()与[ES]成正比,即
= k3 [ES]
=k3[ES]=k3
[E][S]
Km + [S]
代入方程(3)得:
由于反应系统中[S]»[E],当酶全部被饱和形成ES时,[E]=[ES]
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Vmax,即Vmax=k3[ES]=k3[E]
=
Vmax[S]
Km + [S]
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促反应动力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