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6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是由【88jmni9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陶瓷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机械、国防等工业领域。但陶瓷材料烧结后很难进行机加工,故人们一直在寻求复杂形状陶瓷元件的净尺寸成型方法,这已成为保证陶瓷元件质量和使所研制的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
陶瓷材料的成型方法,一般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干法成型
模压法
冷等静压法
捣打法(耐火材料中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湿法成型
湿法成型工艺设备简单、成型坯体组分均匀、缺陷少、易于成型复杂形状零件等优点,实用性较强,但传统的湿法成型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注浆成型是靠石膏模吸水来实现的,造成坯体中形成密度梯度分布和不均匀变形,并且坯体强度低,易于损坏。热压铸或注射成型需加入质量分数高达20%的蜡或有机物,造成脱脂过程繁琐,结合剂的融化或蒸发使坯体的强度降低,易形成缺陷甚至倒塌。这些问题提高了陶瓷材料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质量的稳定性。

注凝成型技术将传统的陶瓷工艺和有机聚合物化学结合,将高分子单体聚合的方法灵活地引入到陶瓷成型工艺中,通过制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的陶瓷浆料来实现净尺寸成型高强度、高密度、均匀性好的陶瓷坯体。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低粘度高固相含量的浆料中加入有机单体,在催化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使浆料中的有机单体交联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浆料原位固化成型。然后再进行脱模、干燥、去除有机物、烧结,即可得到所需的陶瓷零件。
1
凝胶注模成型与热压铸或注射成型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后两种工艺中作为粘结剂的有机聚合物或蜡被有机单体取代,然后利用有机单体原位聚合来实现定型。
2
该技术首先发明的是有机溶剂的非水凝胶注模成型(Nonaqueous Gelcasting),随后作为一种改进,又发明了用于水溶剂的水凝胶注模成型(aqueous Gelcasting),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陶瓷中。
3
能用于水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的有机单体体系应满足以下性能:
4
单体和交联剂必须是水溶的(前者质量分数至少20%,而后者至少2%)。如果它们的在水中的溶解度过低,有机单体就不是溶液聚合,而是溶液沉淀聚合,这样就不能成型出密度均匀的坯体,并且还会影响坯体的强度。
不影响浆料的流动性,若单体和交联剂会降低浆料的流动性,那么高固相、低粘度的陶瓷浆料就难以制备。
添加标题
02
单体和交联剂的稀溶液形成的凝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这样才能起到原位定型的作用,并能保证有足够的脱模强度。
添加标题
01
陶瓷粉末在三维网状聚合物中的分布
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原理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通常采用丙烯酰胺(AM)作为有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ethylene bisacry-lamide,MBAM)作为交联剂
催化剂:
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加速剂
引发剂;过硫酸铵
分散剂;聚丙烯酰胺作为通过单体自由基聚合实现对陶瓷悬浮体的原位固化成型。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8jmni97
  • 文件大小5.09 MB
  • 时间2025-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