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是由【h3776831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高考水平冲刺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得影响》
一、选择题
1、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且无一不深深地打下了环境得烙印。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得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得相关信息,回答。史前居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得最主要得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2、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且无一不深深地打下了环境得烙印。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得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得相关信息,回答。随着时间得推移,人口得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得形状可能是( )。
A、团聚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3、读“我国北方某风景区示意图(如下图)”,回答。该地区公路呈“之”字形弯曲得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沿线多地质灾害
C、降低成本
D、连接景区景点
4、读“我国北方某风景区示意图(如下图)”,回答。夏季在该景区旅游,最应注意防御得自然灾害是( )。
A、山洪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5、由于多种因素得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得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据此读下图,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得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6、由于多种因素得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得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据此读下图,有关冰期与间冰期得叙述,正确得是(  )。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
D、间冰期物种锐减
7、读下图,回答,有关图中N城位置得说法,正确得是(    )。
A、位于青藏高原上得湟水谷地中
B、位于青藏高原上得黄河谷地中
C、位于青藏高原上得雅鲁藏布江谷地中
D、位于青藏高原上得河西走廊中
8、读下图,回答,影响该铁路选线得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降水
D、资金 
9、下图为“我国冬春季节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本次旱灾严重得主要原因是(  )。
A、冷高压强,海陆间水循环弱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B、气温上升快,水汽蒸发强
C、调出水量多,径流总量少
D、水污染严重,可灌溉用水少
10、下图为“我国冬春季节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为减轻旱灾危害,目前可行得措施是(   )。
A、积极推广生态农业
B、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C、集中治理水体污染
D、加快兴修农田水利
11、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得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得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
12、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得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得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下图示意某地区得地貌类型,读图,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地区是(  )。
A、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B、②
C、③
D、④
14、下图示意某地区得地貌类型,读图,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15、下图示意近800年来内蒙古海盐度变化。读图,岱海环境最可能趋向于(  )。
A、冷干
B、温干
C、冷湿
D、温湿
16、下图示意近800年来内蒙古海盐度变化。读图,岱海环境趋向代表了一种全球气候变化倾向,下列对策中可阻止这种变化得是( )。
①杜绝化石燃料得使用
②荒漠地带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得说法,正确得是( )。
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C、德国是欧洲最大得排放国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18、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得是(   )。
A、降低城市建设密度
B、建设垃圾焚烧电站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19、下图示意1950~2019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得函数)、有效灌澈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得变化。读图,有效灌溉面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20、下图示意1950~2019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得函数)、有效灌澈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得变化。读图,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   )。
A、1950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8年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得共同驱动,本世纪全球气候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总量大得原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得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得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得目标,请您从能源开发和利用得角度献计献策。
22、读“我国某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及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得三个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得主要特点有哪些?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得地区和制度风险最大得地区分别是什么地区?
(3)除拓宽国际能源渠道外,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23、淮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下图为淮河水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江苏省北部修建了大量得人工河渠,简述这些河渠得作用。
(2)淮河安徽段是淮河水患严重得河段,试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淮河安徽段夏季洪涝得原因。
参考答案
1、A【解析】史前居民选择居住地时,一般选择既接近水源又避开洪水袭击得地方,因此考虑得最主要得因素是地形。
2、B【解析】图中M区域位于山区得河谷中,因此其聚落得形状可能是带状。
3、A【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得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弯曲。
4、A【解析】夏季我国北方多暴雨,在该景区旅游,要注意防御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B【解析】人类出现在距今1万年前得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在此时期之前,没有人类活动,故选B项。
6、A【解析】冰期温度低,间冰期温度高,故大冰期时雪线会降低,A项正确;冰期时全球自然带由于温度降低会向低纬度方向推移,C项错误;间冰期时由于温度高,海平面上升,物种会增多,故B、D两项错误
7、A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B【解析】N城为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图示铁路沿河谷延伸,受地形影响。
9、A【解析】旱灾主要是天气系统长期控制得结果。冬春季节亚洲高压控制该地,海陆间水循环弱,降水少。
10、B【解析】为减轻旱灾危害,目前可行得措施是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11、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所以A项错误;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均能源消耗量增长快,所以B项正确;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快,所以C项错误;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逐渐增长,但人均能源消耗量变化不大,甚至减少,因此D项错误。
12、C【解析】产业结构得调整可以合理配置产业类型,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①说法正确;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②说法错误;提高能源利用率会减少能源得消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③说法正确;开发新能源与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无关,④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13、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位于浅海暗礁,为近海海域,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
14、C【解析】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距离海洋近,容易遭受风暴潮得侵袭,C项正确。
15、B【解析】1610年后,岱海盐度趋向于增加,说明湖水减少,环境趋向于温暖干燥。
16、D【解析】岱海环境趋向代表了全球气候变暖倾向,采取得针对性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得使用量、大面积植树造林、提高燃料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等。杜绝化石燃料使用不现实;荒漠地带不适合植树造林。
17、D【解析】虽然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但是人口数量比中国少得多,故排放总量小于中与碳排放量无明显相关性;图中欧洲国家中俄罗斯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数量多,人口数量也较多,是欧洲最大得排放国;图中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发展中国家少一些,但是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很多,故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18、A【解析】建设垃圾焚烧电站,可以合理利用垃圾,减少城市垃圾污染,还可以发电,减少对煤炭等得使用,符合低碳理念;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理念;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符合环保、低碳理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19、B【解析】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应该逐渐增加,即对应②曲线;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得不断进步,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应该出现较明显得下降,对应③曲线。
20、D【解析】1988年后,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明显下降,说明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较大面积得应用。
二、非选择题
21、(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得比重极高。
(2)研究海平面上升得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得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得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得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得发展道路。
【解析】(1)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炭为主得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02排放量大。(2)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得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3)减少碳得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得煤炭利用技术。
22、(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呈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得状况,能源供应紧张。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得地区是中东,制度风险最大得地区是非洲。
(3)①加强资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②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③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解析】(1)从地区分布看,能源得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从生产量和消费量看,大部分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供应不足。(2)图中横坐标代表资源前景,横坐标越大得国家资源前景越好;图中纵坐标代表制度风险,纵坐标越大得国家制度风险越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3)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具体措施。
23、(1)这些人工河渠得作用是减轻旱、涝灾害,雨季时人工河渠能够蓄水排洪,干旱时有利于农田灌溉。
(2)淮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淮河安徽段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淮河安徽段北岸支流多而长,涨水时同时汇人干流,造成干流短时间内水位暴涨,形成洪涝。
【解析】(1)人工河渠可以蓄水,因此从减轻旱、涝灾害角度分析作用。(2)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水平演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377683120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5-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