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一、防雷装置
(一)接闪器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20257-2025··
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 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 1m 以下:
圆钢为 12mm ;钢管为 20mm 。针长 1~2m. :圆钢为 16mm ;钢管为
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 20mm ;钢管为 40mm 。第 条避雷
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mm 。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mm 2 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第 条屋顶上永久
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 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旗杆、栏杆、
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 ,但钢管、 钢罐一旦被雷击穿,
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 其壁厚不得小于 4mm 。第 条除利用
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
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 条不得利用安装在
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第
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 杆长 1m 以下:
圆钢不应小于 12mm ;钢管不应小于 20mm 。杆长 1~2m. :圆钢不应小
于 16mm ;钢管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
20mm ;钢管不应小于 40mm 。第 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
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 :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 ;当钢管、
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
4mm 。第 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
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
或其它防腐措施。第 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
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1-2010)
第 条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旗杆、栏杆、吊车
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
气连接。接闪杆应能承受 / m 2 的风压,接闪器上应无附着其它电
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 条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
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
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
导线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 3 个
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
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431-2008 )第
条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
电气连接,天面设施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 ,焊接固定的焊缝是
否饱满无遗漏 ,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 ,焊接部分补刷的防
腐油漆是否完整 ,接闪器是否锈蚀 1/3 以上。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 ,固定点支
持件是否间距均匀 ,固定可靠。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二)引下线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1994)第
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
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
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 ×10m 或
12m ×8m 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第 条突出屋
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
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
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第 条引下
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
18m 。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
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18m 。第 条每根引下线的冲
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
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第 条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mm 。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mm 2,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
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2mm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 100mm 2,
厚度不应小于 4mm 。第 条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
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扁
钢截面不应小于 80 mm 2。第 条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
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 第 条采用多根引
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至 之间装设断接卡。 第 Warning : .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条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 至地面下 的
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当
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
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
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
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 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 其
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第 条第二
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带)或
接闪杆,也可采用接闪网(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带)
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
成不大于 10m ×10m 或 12m ×8m 的网格。接闪器之间相互连接。第
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
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第
条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周长
间距不应大于 18m 。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
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 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
大于 18m 。第 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外部防
雷装置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
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 专设 接地 : .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第 条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
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其最小截面为
50mm 2。单根圆钢其直径为 8mm ;其最小截面为 50mm 2。当独立烟囱
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2mm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
应小 100mm 2,厚度不应小于 4mm 。第 条专设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
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
径不应小于 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80 mm 2;第 条建筑物的钢
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
件之间均应连电气贯通,可采用焊接、缝接、螺栓连接。 第 条采用
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至 之间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
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
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
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
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
志。第 条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 至地面下 的一段
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1-2010)
第 条(1 )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
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部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
于 12m 、18m 和 25m 。(2 )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已最短 : .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
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 ,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 (3)引下
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4)引下线上应无
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 条(1 )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架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应小于 150mm ,固定支架应均匀。
(2 )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 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
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3 )引下线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
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 3 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
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
双面施焊。(4 )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 至地面下 的一
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并应
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 处装设断接卡。(5 )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
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内。
4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431-2008 )第
条(1 )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 ,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 ,且能承受
49N(5kgf)的垂直拉力。(2 )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
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3)检查每相邻两根引下
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按顺序编号。 (4)检查明敷引
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
距离,一般不应小于 1m 。(5)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三)接地装置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1994)第
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
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
于 100 mm 2,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角钢厚度不应小于 4mm ;钢管壁
厚不应小于 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
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第 条人工垂直接
地体的长度宜为 。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
离宜为 5m ,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第 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
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第 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降低防直
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
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
降阻剂。(4)换土。第 条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
人行道不应小于 3m 。当小于 3m 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
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 ~
2025年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