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一、 人肉搜索的宪法原则与边界
(1)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现象,近年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在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对人肉搜索这一行为有着明确的原则和边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无限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肉搜索行为涉及到个人隐私、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因此,在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2)宪法原则与人肉搜索的边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人隐私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人肉搜索往往涉及到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如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其次,名誉权也是宪法保护的重要权利。人肉搜索过程中,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诽谤等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最后,人肉搜索还可能涉及到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等问题,如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 2 -
(3)在实际案例中,人肉搜索的宪法原则与边界问题时有发生。例如,2013年发生的“表哥事件”中,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方式,将某官员的亲属曝光于网络,引发了广泛关注。此事件暴露出人肉搜索在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权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此外,还有许多因人肉搜索导致个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生命危险的案例。如2017年,一名女子因被网友人肉搜索,不堪压力自杀身亡。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人肉搜索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宪法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明确人肉搜索的边界,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防止人肉搜索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二、 《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与人肉搜索的规范
(1)《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条例旨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制止网络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范人肉搜索方面,条例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法侵入、非法控制、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等违法行为。例如,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删除、修改、泄露他人信息。这一规定为人肉搜索的非法性划定了明确的法律界限。
- 3 -
(2)条例还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列举。根据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以下行为属于非法获取他人信息:未经授权获取他人个人信息;非法传播他人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进行营利活动等。这些规定对于打击人肉搜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2019年的一起案件中,某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此案中,公安机关正是依据《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
(3)此外,《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还规定了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机制。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这一规定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人肉搜索行为,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案例中,如2020年某地发生的一起人肉搜索事件,当地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迅速介入调查,对涉嫌违法人员进行查处,有效维护了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些案例表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规范人肉搜索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5 -
三、 人肉搜索的宪政反思与制度完善
(1)人肉搜索现象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中逐渐显现,它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公共秩序。对此,宪政反思成为必要,旨在从宪法层面审视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合理性与道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并非绝对,需在法律框架内行使。反思人肉搜索,应着重考虑其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即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是否过度侵害了个人权利。例如,2014年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案”中,网友对人恐怖分子的个人信息进行大规模搜索,虽然起初带有正义感,但随后演变为无序的网络暴力,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2)在制度完善方面,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人肉搜索的相关法律规制亟待加强。例如,可以考虑制定专门的《网络信息保护法》或修改《网络安全法》,明确界定人肉搜索的违法边界,细化法律责任。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网络安全案件近3万起,其中涉及人肉搜索的案件占相当比例。通过强化执法,可以有效震慑违法行为。
(3)其次,应强化公众教育和媒体引导。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人们认识到人肉搜索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这种行为。同时,媒体应发挥监督作用,对涉及人肉搜索的负面新闻进行曝光,引导公众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此外,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网络治理。例如,2018年,某地警方联合网络平台,开通网络安全投诉举报渠道,有效打击了多起人肉搜索案件。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人肉搜索问题的解决。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