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点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转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应运而生,它以白话文为主,反映了时代精神,表达了对旧有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化的追求。现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语言的变革,也体现了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转变。
(2)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初期,文学主要表现为对旧文学的批判和新文学的建设,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作品,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倡导民主与科学的精神。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文学创作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涌现出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等。3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革命文学时期,文学创作紧密围绕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的主题展开,代表作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40年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使文学创作进一步融入了民族抗争和革命斗争的元素,涌现出了如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巴金的《家》等经典作品。
- 3 -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群星璀璨,各具特色。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锐利的笔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巴金、丁玲等作家,以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学创作,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还有如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等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容,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些作家和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篇章。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与代表作家作品
(1)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变革期。初创期(1917-1927)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鲁迅的《狂人日记》被认为是白话文小说的开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以反封建、追求民主和科学为主,产生了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重要作家。发展期(1927-1937)是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兴盛的时期,茅盾的《子夜》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成熟期(1937-1949)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成为文学经典。
(2)成熟期文学中,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农村题材小说的典范。据统计,1949年前,中国现代文学共出版了小说集近3000部,短篇小说近2万篇。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展现了女性觉醒的主题。变革期(1949-1978)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时期,文学创作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如柳青的《创业史》等作品反映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 3 -
(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诗歌、戏剧、散文等体裁也都有其代表作家和作品。诗歌方面,郭沫若的《女神》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强烈的个性表达,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戏剧方面,曹禺的《雷雨》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里程碑。散文方面,朱自清的《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成为现代散文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流派与理论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现实主义流派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鲁迅的《阿Q正传》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占总文学作品的60%以上。浪漫主义流派则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郭沫若的《女神》以其激情澎湃的诗句和强烈的个性表达,成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象征主义流派则以象征手法表达抽象概念,如戴望舒的《雨巷》通过雨巷、油纸伞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4 -
(2)现代主义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主张文学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自由化。这一流派包括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鲁迅的《狂人日记》被视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开端,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疯狂与理性的交织。荒诞派戏剧方面,曹禺的《雷雨》以其荒诞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成为中国现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达到高峰,据统计,这一时期现代主义作品占总文学作品的20%左右。此外,现代主义还影响了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3)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方面,鲁迅的“文学革命”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学应以白话文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观念。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茅盾的“文学大众化”理论强调文学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这一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都体现了文学大众化的理念。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世界文学理论贡献了独特的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