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近似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准确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通过运用展示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直观认识到抽象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近似数;教学实践;思考;教学方法;学习效果
一、引言
近似数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实际生活和自然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学生来说,准确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是他们学习进一步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地教学近似数成为了数学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我在第二次执教“近似数”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一些我在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定义,即近似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数大约等于另一个数的数。然后要教授学生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上取整、下取整、四舍五入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展示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通过用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近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然后,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使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到近似数的应用和重要性。最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问题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些学生将近似数和相等的数混淆,有些学生对近似数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实例的讲解和实际问题的引导,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际计算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成果与展望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测评,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中展现出了较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这些成果表明我在教学中的努力是有效的。
未来,我还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另外,我还需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六、结论
近似数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学习进一步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运用展示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直观认识到抽象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这些实践表明,我在教学中的努力是有效的,但仍需继续努力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宇峰.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思考和建议[J].乐育研究,2011,9(7):10-11.
[2] 武自春,陈光甫.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第二次执教“近似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