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综述报告.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综述报告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综述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综述报告
引言
红米红色素是一种来源于高粱花的水溶性素,其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红米红色素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然而,了解红米红色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是深入研究其药理活性的必要前提。因此,本综述将对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进行综述。
吸收
红米红色素口服后可被大鼠小肠道吸收,并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刘钦明等(2006年)的研究表明,,在1小时内可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较高的红米红色素浓度,。在2小时后,血清中红米红色素浓度开始下降。Chen等(2018年)研究表明,大鼠经口服不同剂量的红米红色素后,其血清中的最高红米红色素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推测口服红米红色素后其吸收在剂量依赖性的作用下进行。
分布
红米红色素在血液中被主要分布在肝、肾、脾、心脏和肺等组织器官中。Van Wyk等(1990年)的研究表明,注射红米红色素剂量为100mg/kg的大鼠后,其肝脏中红米红色素的浓度最高,达到56 ng/g组织;其次是肾脏,其浓度为16 ng/g组织。而肺脏、心脏、脾脏中的红米红色素浓度则较低,分别为9 ng/g、7 ng/g和5 ng/g组织。这表明: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而其对于肝脏组织最具亲和力。
代谢
红米红色素可以代谢为它的代谢物,即红色槲皮素(C3G),这是红米红色素的主要代谢产物。 Yan J等.(201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大鼠口服红米红色素()后,肝脏和小肠中的C3G浓度显着增加,但其血浆中的C3G浓度却几乎不变,这表明红米红色素在体内主要是进行代谢,而非长时间存在于血液中。此外,Yan J等.(2016年)的研究还表明,口服推测剂量下的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以C3G形式在肝、血、尿和粪便中都有检测到,推测红色槲皮素可能是主要的入体代谢产物。此外, 郑毅等.(2013年)的研究表明,红米红色素能够诱导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升级,增加抗氧化能力,从而调节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讨论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是直接影响其药理活性的因素。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米红色素在体内的代谢波动性较大,存在明显组织特异性。尽管口服红米红色素可在血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但其代谢产物的数值更大,这进一步证实了红米红色素的代谢是其在体内作用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红米红色素与其代谢产物的药理学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例如,虽然在体外实验中发现红米红色素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效果,但针对其代谢产物,也存在一些研究表明其抗肿瘤活性较小。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注重探究红米红色素的代谢产物的作用机理,以及红米红色素与其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
结论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是其药理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口服红米红色素可被大鼠肠吸收,进入血液中,并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红米红色素主要通过代谢为其代谢产物-红色槲皮素(C3G),并通过尿液、粪便等方式从体内排出。此类代谢产物的形成和排除将直接影响红米红色素的药理效应。因此,了解红米红色素的代谢与运转模式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其药理机制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L, Xu Y, Wang Z et al. Dose effect of red sorghum pigment on blood lipid profile and redox status in rats fed a high cholesterol diet.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2018, 59(1): 15-22.
2. Liu Q M, Liu W J, Luo J P et al. Absorption and disposition of cyanidin-3-o-glucoside and procyanidin b2 in rat fed with sorghum flour. Nutrition and Cancer-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54(1): 93-102.
3. Van Wyk B, Kramer K, Horak R M et al. C-glycosylflavonoids from sorghum-software for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97, 60(9): 886-889.
4. Yan J, Zheng Y, Huang Y et al.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sorghum red pigment in rats.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6, 25: 70-76.
5. Zheng Y, Tian Y H, Wang Q M et al. In vivo antioxidant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sorghum bran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damage in mice.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3, 5(1): 371-378.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综述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