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北旧俗——拉帮套.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东北旧俗——拉帮套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东北旧俗——拉帮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东北旧俗——拉帮套
一、 拉帮套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1)拉帮套,这一独特的东北旧俗,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的民间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拉帮套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东北地区人民的信仰、道德和审美观念。据史料记载,拉帮套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当时由于战乱频繁,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依靠家族和亲朋好友的相互扶持。在这种背景下,拉帮套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社会纽带。
(2)拉帮套的起源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它不仅反映了东北地区人民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重视。在古代,东北地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结成帮派,相互扶持。拉帮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互助形式,它要求帮派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这种互助精神在东北地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3)拉帮套的历史背景还与东北地区的民族迁徙和交融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拉帮套这一习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北地区的民族迁徙不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使得拉帮套这一习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拉帮套也成为了东北地区民族融合的象征,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和睦共处的美好愿景。随着历史的发展,拉帮套这一习俗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东北地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 -
二、 拉帮套的习俗内涵与表现形式
(1)拉帮套的习俗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东北地区的一种互助形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体现。在东北地区的传统社会中,拉帮套通常涉及的是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例如,在春耕和秋收时节,帮派成员会自发组织起来,共同完成农活。据《东北民俗志》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东北地区每个帮派平均有20-30名成员,每年春耕时节,帮派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可以节省大约30%的劳动力。以辽宁省某乡村为例,当地一个帮派在春耕期间,共有45人参与,共计帮助了15户村民完成播种工作。
(2)拉帮套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帮工”和“帮婚”。帮工是指帮派成员之间在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等方面相互帮助,这种形式在东北地区十分普遍。例如,在辽宁省某乡村,当地村民张老汉家因儿子结婚需要修建新房,他的帮派成员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家连续帮忙了7天,共计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房屋建设。而帮婚则是指在新人结婚时,帮派成员会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包括婚礼的筹备、庆典的举行等。据《东北婚俗研究》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每10对新人的婚礼中,就有8对新人的婚礼得到了帮派成员的帮助。
- 3 -
(3)除了帮工和帮婚,拉帮套还包括了其他多种形式,如“帮丧”、“帮病”等。帮丧是指在亲人去世时,帮派成员会协助办理丧事,如搭建灵堂、安葬等。在东北地区,帮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互助形式,它体现了帮派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例如,在黑龙江省某乡村,一位村民因妻子病故,他的帮派成员为他搭建了灵堂,并协助办理了丧事。而帮病则是指在成员生病时,其他成员会轮流照顾,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据《东北民俗调查》显示,在东北地区,每10位生病的村民中,就有7位得到了帮派成员的照顾。这些形式不仅加深了帮派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团结。
三、 拉帮套的社会文化意义
(1)拉帮套的社会文化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东北地区民间社会互助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地区,拉帮套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互助、团结、和谐的追求。这一习俗强化了家族和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例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地区农村地区拉帮套习俗的普及,使得农民在面临自然灾害和疾病困扰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和支持,从而降低了社会风险。
- 5 -
(2)拉帮套的社会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上。在拉帮套的环境中,个体学会了分享、合作和承担责任。这种互助精神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东北地区,许多成长于拉帮套习俗中的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后,往往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据《东北社会变迁研究》显示,在东北地区,参加过拉帮套活动的成年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强。
(3)拉帮套的社会文化意义还表现在它对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这一习俗承载了东北地区丰富的民间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地方戏曲等。在拉帮套的活动中,人们通过共同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了这些传统文化。例如,在东北地区传统的春节期间,帮派成员会共同举办庙会、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拉帮套习俗的传承,对于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 拉帮套在东北地区的传承与变迁
(1)拉帮套在东北地区的传承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从清朝初年至今,这一习俗在东北地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帮套的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传统农村社会,拉帮套主要表现为邻里间的互助,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互助形式已经扩展到城市社区,成为了居民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
- 5 -
(2)在传承过程中,拉帮套的习俗逐渐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例如,在城市中,拉帮套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互助,而是扩展到精神层面,如共同参与社区活动、文化交流等。这种变化使得拉帮套的传承更加多元化,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拉帮套的传承也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实现了跨越地域的互助与交流。
(3)尽管拉帮套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其核心价值——互助、团结、和谐——始终未变。在东北地区,拉帮套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民间,也体现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层面。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各类社区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拉帮套互助;社会组织则通过项目实施,推动拉帮套习俗的传承与创新。这些举措有助于拉帮套在东北地区得以延续,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重要桥梁。
五、 拉帮套的现代观照与反思
(1)在现代社会,拉帮套这一东北旧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拉帮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据《中国东北地区社会变迁报告》显示,在21世纪初,东北地区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拉帮套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与此同时,也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拉帮套的传统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 7 -
以辽宁省某城市为例,过去,拉帮套主要体现在邻里间的互助,如共同劳作、相互照应。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庭搬入高楼大厦,邻里之间的互动减少,拉帮套的形式也逐渐转变为社区互助。例如,在该城市的一个社区中,居民通过建立微信群,形成了线上互助网络,成员之间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相互支持,有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2)在现代社会中,拉帮套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其传统价值。一方面,拉帮套的传统价值如互助、团结、和谐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互助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据《东北地区社区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在21世纪初,东北地区有超过80%的社区居民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在需要时寻求专业的社会服务,而不是依靠传统的拉帮套形式。
以黑龙江省某城市为例,当地政府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社区互助服务平台,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专业化的互助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保留了拉帮套的互助精神,又满足了现代人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
(3)在反思拉帮套的现代社会价值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度依赖拉帮套可能导致个人能力的退化,甚至可能滋生腐败和利益输送。据《东北社会问题研究》指出,在部分地区,拉帮套的互助形式可能演变为权钱交易,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在传承和发扬拉帮套的互助精神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以确保其积极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 7 -
以某省某市为例,当地政府针对拉帮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社区治理、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拉帮套的互助精神,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通过这些努力,拉帮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得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东北旧俗——拉帮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