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摘要:
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一种遗传性癌症,由MMR基因突变所引起。本文对一家系的全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分析,以了解该家系中HNPCC的致病基因突变。
结果显示,该家系在MLH1、MSH2和MSH6基因上均存在一些致病性突变,并进一步探究了这些突变所引发的蛋白质结构变化和功能损失,以及可能的分子通路。
本研究为HNP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并强调了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遗传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MMR基因突变;致病性突变;功能损失
引言:
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一种遗传性癌症,大约占结直肠癌的2%至5%。该病的致病基因为Mistmatch Repair(MMR)基因,其突变导致了DNA修复机制的紊乱,进而引发癌症。常见的MMR基因包括MLH1、MSH2和MSH6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在HNPCC的发病率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此外,HNPCC也被称为Lynch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同时测序一个个体的所有外显子区域,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域。WES对于遗传疾病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一家系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旨在寻找该家系中HNPCC的致病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实验设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一个HNPCC家系,共有15个家族成员,其中10人患有结直肠癌,5人未发生癌症。从该家系中选取7名患者和2名未发生癌症的家族成员进行WES分析。
样本收集与处理:从每个参与者中采集血液,提取DNA,建立文库,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测序平台为Illumina HiSeq 2000。
数据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利用比对软件比对到参考基因组,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小片段插入/缺失体(Small Indels)的变异分析。对变异位点进行果肉预测和功能预测。
结果:
WES分析结果表明,该家系中MLH1、MSH2和MSH6基因的突变状态较为复杂,共计检测到29个致病性突变,其中11个为未知致病性基因突变,18个为已知致病性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等不同类型的变异。
对突变位点的果肉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会导致部分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些突变影响的蛋白质参与了Wnt、PI3K/Akt等多条分子通路。
讨论:
HNPCC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癌症,其致病基因为MMR基因,在这些基因的突变状态下,DNA修复机制出现紊乱,导致癌症的发生。该研究采用WES技术对一家系进行分析,发现该家系中存在大量的MLH1、MSH2和MSH6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分子通路。这些发现对于HNP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本文利用WES技术对一家系进行分析,发现该家系中HNPCC的致病基因为MLH1、MSH2和MSH6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影响了部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参与了多条分子通路。这些结果为HNP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并强调了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遗传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一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