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特征研究综述报告.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特征研究综述报告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特征研究综述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特征研究综述报告
陕西省白水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是一个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农业文化区。该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种植农业,并经历了一段较为繁荣的农业发展阶段。本文将从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的种植作物、种植技术、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展开综述。
一、种植作物
陕西省白水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粟、豆类、米类、黍等。其中,以小麦和大麦种植最为普遍。
1、小麦
小麦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考古资料,当时的小麦种类有多个,主要是裸麦、硬粒小麦、软粒小麦等。这些不同品种的小麦在栽培习惯、耐旱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从遗址出土的小麦果实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小麦种子大小、颜色、质地等都比较均匀,可以推测农民在种植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
2、大麦
大麦也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作物之一。在遗址出土的作物种子中,大麦种子的大小和颜色与现今种植的大麦类似。大麦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相对较低,较为适合陕西省白水河流域的干旱气候。
3、粟、豆类、米类、黍
除了小麦和大麦外,粟、豆类、米类、黍等作物也被广泛种植。这些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惯和生产特点,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种植技术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种植是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在陕西省白水河流域,农民们采用了多种种植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1、整地播种
整地播种是一种常用的种植技术,它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育。在陕西省白水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较为平整的耕地,表明当时的农民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整地技术。
2、旱作耕种
在干旱的陕西省白水河流域,农民们采用了旱作耕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节约劳动力。在旱作耕种中,农民们使用长犁、短犁等工具进行耕作,将土壤松散后再进行播种。
3、灌溉技术
尽管陕西省白水河流域干旱,但农民们仍采用了灌溉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遗址出土的灌溉工具包括水壶、向灌杆、沉箱等,这些工具为农民提供了便利。
三、农业生产方式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们在小范围内进行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承载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双重责任。
在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体现出社会合作的地方特色。农民们可以在耕作、播种、灌溉等环节中相互合作,分享劳力、资源和技术等,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
结论
总体来看,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业活动展现出了很高的自给自足性和社会合作性。农民们以小农经济为主,利用各种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使得一些作物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得以生产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其间,既有自主创新的尝试,又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合作方式,体现出了人类智慧和地方文化的辉煌。

陕西省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特征研究综述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