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摘要:鞍区脑膜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鞍区脑膜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形态、病理特点和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临床特征;手术治疗
一、引言
鞍区是颅底最腔的部位之一,包含垂体腺、视交叉、视神经、视束、嗅神经等多种重要解剖结构。鞍区脑膜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常由胚胎期的脑垂体柄、下丘脑或脑室内部分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鞍区脑膜瘤的危险性在于其位置靠近视交叉及垂体腺,容易影响到视觉及内分泌功能。
目前,手术治疗是鞍区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临床特征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由于其位置和大小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垂体腺受累后会导致内分泌变化,如男性乳腺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视交叉受压迫时,会出现视觉障碍,如模糊、失明等。此外,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颜面部浮肿和鼻突等。
三、手术治疗策略
术前评估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应依据肿瘤大小、位置、形态、病理特点和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术前评估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影像学评估:通过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2)术前内分泌状态评估:通过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3)术前视觉功能评估:通过视野检验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状态。
手术方法
目前,鞍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蝶窦入路:适用于垂体腺肿瘤、视交叉下部肿瘤和第四脑室后颅突肿瘤等。
(2)经眶上入路:适用于视交叉上部肿瘤、左侧肿瘤和小肿瘤等。
(3)经颅底入路:适用于较大的肿瘤,可根据需要开颅或者蝶窦切开。
手术时应该尽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视神经、血管、神经组织等。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肿瘤残余,并进行术后病理学检查。
四、结论
鞍区脑膜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其临床表现因患者、肿瘤大小、位置、形态、病理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而异。手术治疗是鞍区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术中应该尽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对于国内外尚未统一认可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文勇, 臧鹏飞, 富国民, 等. 经蝶窦入路治疗鞍区腺瘤并发椎管内脑膜囊肿一例[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 33(3):282-283.
[2] 李晓萍. 鞍区脑膜瘤的治疗进展[J]. 国际普外科学杂志, 2012, 9(5):471-475.
[3]林启亮. 鞍区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 百姓医药, 2014, 22(11):25-27.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