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大文斗范文网.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大文斗范文网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大文斗范文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大文斗范文网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1
煎盐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注释
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低草房:灶户居处。
注释
①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②低草房:灶户居处。
赏析
这首诗所写的是烧盐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的惨状。诗人自己曾从事过烧盐的劳动。入清以后,诗人居于海滨,多与烧盐工人相往来,目睹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也深深了解官吏与盐商对工人的重利盘剥,因此对烧盐工人诗人给予深切的同情。此诗只是截取了灶户煎盐的一个场景,来反映他们悲惨的境遇。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煎盐工人的工作条件,由此烘托出工人的艰苦处境:六月酷暑,在低矮的草房劳作在烈火旁。
海滨的人民生活极为艰苦,很多煎盐工人一生都从事着这样艰辛的劳动,诗人特地选取了“白头灶户”,暗喻了工人一生的艰辛。后二句是对工人艰苦劳动的渲染:六月当暑,烈日炎炎,但对煎盐工人来说也是“乘凉”了,反衬出工人在烈火旁的煎熬。在写法上,此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词语平淡无华,但在质朴的现实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吴嘉纪诗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诗人家住东淘,地处海滨,因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曾在盐场劳动,以后同下层人民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首反映盐民疾苦的诗尤为真实动人。前两句诗直接描述了灶户生活的艰辛。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大地在火辣辣的太阳的曝晒下,本已闷热得令人窒息,但灶户们此时却不得不守在低矮简陋的破草房里,忍受着熊熊烈火的炙烤,在熬盐的锅灶旁加柴、添水、搅拌、取盐,劳累不息,大汗淋漓。这种非人的生活条件连年轻力壮者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这位盐民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哩。末句诗中,诗人又透过一层去写,更加典型地概括了灶户劳动生活的苦难辛酸。盛夏之时,常人都到阴凉处避暑,而这位年迈的盐民却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备受熬煎,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对于他来说,居然算是“乘凉”了。可见赤日炎炎下,竟然比草房内盐灶前的高温还要凉快得多。这就更加衬托出灶户们处境的极端困苦悲惨,令人感到怵目惊心。实质上,这正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剥夺了灶户们的劳动果实和生活福利。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由于其内容的惊人的真实性,加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进层和反衬的手法,故而显得格外沉痛感人。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译文: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译文: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梅前:一作“梅花”。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4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古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代·杜甫《绝句》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然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然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然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然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然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是。“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融·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然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然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融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然春融,初放然百花,如茵然芳草,浓郁然芳香来展现明媚然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融、花草及其散发然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融和畅、百花竞放、融送花香然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然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然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然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然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然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然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然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的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然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然温暖,在溪边然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然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然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然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然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然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界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然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然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然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然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然欢悦情怀然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然还是他感受到然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融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然视觉、触觉(融)、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然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然阳光明丽、惠融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然松湿和沙砾然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然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然轻盈、鸳鸯娇慵然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然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界和春意之中。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5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翻译
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2025年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大文斗范文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