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高中生物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高中生物教案 】是由【圭圭】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高中生物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高中生物教案
中学生物教案1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解并描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究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育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讨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进行有关试验和探究,学会限制自变量,视察和检测因变量改变以及设置比照组和重复试验。
  
  (1) 通过学生主动参加科学探究的虚拟试验活动,使学生驾驭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育学生创建性思维实力和动手实践的实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的实力
  
  通过对酶的生物活性及其特性的探究性学习,培育学生崇尚科学的看法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育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究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酶的特性探究、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四、媒体运用
  本课运用的媒体主要为电脑投影和试验室仪器。本课的重难点都在于如何使学生驾驭试验的原理,试验的操作过程。由于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所以本课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试验过程的动画软件。酶的第一个特性运用动画直观的显示试验过程,引导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而其次个特性则应用了模拟试验过程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在第一个试验的理论基础上自己设计试验过程和进行试验软件操作。通过小组探讨,全班参加试验操作的评价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试验过程的了解,学以致用。第三个特性则让学生在第一、其次个试验的基础上自行在试验室进行试验的设计和操作,并得出相应的试验结果和试验结论。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式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加酶的特性的探讨探究活动,亲身体会科学发觉过程,领悟科学探讨方法。
  (2)多媒体协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酶的特性探究试验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学问结构。
  (3)模拟试验操作法: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试验操作过程,把本小组设计的试验方案通过计算机呈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
  (1)引导探究:酶和无机的催化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2 min)
  (2)观看试验动画,回忆试验内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2 min)
  (3)学生分组探讨
  ?










  ?
  ?假如会,应如何设置对比组?(8 min)
  老师留意引导学生想到“酶具有生物活性”这一概念,并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尝试设计对比试验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试验的方法及设计过程是多样的。
  (4)提出问题:既然试验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思索:如何运用以下的试验材料及器材验证酶的专一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3 min)
  (5)小组对试验设计方案的探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5 min)
  
  
  :试验器材选取、试验步骤、现象的视察与分析、结论
  (探讨组的小组长上台发言,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进行试验方案的修改,选出代表进行模拟试验操作。)
  老师对小组的探究探讨活动赐予激励评价,接着引导学生接着深化探讨:小组代表的操作使我们对酶的专一性有了较深的理解,但是我们还须要进一步学习探讨酶的一些其他的特性。
  (6)在前一试验的基础上,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制定检测酶的作用条件的试验方案。在开展试验前各小组进行试验设计方案的汇报。最终让学生运用试验仪器和药品,设计试验探究酶的作用条件,并用图表表示相应的试验结果。(30 min)
  (7)多媒体展示酶须要相宜的条件:为弥补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老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学问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学问有一个全面、系统、精确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问结构。(10 min)
  七、教学反思
  “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笔者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探究试验,一个是试验录像的视察,另一个是利用课件模拟酶的专一性试验,第三个是实际的试验探究。其次、第三个试验是在学生已驾驭的试验一的方法后,在进一步的思索与探讨中开展的。目的是做到既关注学问结论,更关注学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须要和物质鉴定试验相结合,难度较大,宜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另外,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对于酶的催化作用的原理不宜探究过深。
  ,在于突动身现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实力。而通过重现和虚拟手段模拟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探讨方法。在本节课中,通过虚拟试验操作模拟酶的专一性试验验证过程,把抽象困难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详细、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驾驭,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和与人合作沟通的实力。
中学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与能量的观念,相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重要性的相识。
  2、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视察试验,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进一步巩固装片制作方法及高倍显微镜运用的留意事项。
  3、能够依据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制订视察试验安排,画出两者的形态图片,提高探究实力。
  4、,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视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相关试验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提问: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车间指的是什么?(线粒体、叶绿体)两者的形态及功能特点是什么?(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追问:两种细胞器主要分布在什么细胞中呢,它们真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呢?引入新课——《运用高倍显微镜视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新课教学
  1、制定安排
  老师提问:叶绿体和线粒体本身是否有颜色,需不须要染色视察?(叶绿体本身含色素不需染色,线粒体本身无色,需染色视察。)老师讲解线粒体的染色方法:用1%的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追问:能否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视察线粒体的试验材料?引导学生思索视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所需的试验材料(视察叶绿体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视察线粒体用动物细胞,比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老师展示试验材料及器具:提前处理的黑藻,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引导学生回顾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制订并完善试验方案。
  以提问的方式回顾高倍显微镜的运用方法,并找学生代表演示讲解。(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心→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调整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象清楚。)










  2、实施安排,开展试验
  供应黑藻、菠菜、葫芦藓叶片以及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等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试验,视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并绘图,老师巡察指导。
  3、沟通结果
  学生小组间展示试验结果,并探讨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呈椭球状;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呈短棒状或杆状)。
  (三)巩固提升
  老师提出疑问:有些同学在显微镜没有看到线粒体的缘由是什么?
  (1、染色时间较短,现象不明显。2、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操作不标准,导致细胞死亡,而健那绿是活性染料,故不能染色。)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问点。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更加微观的结构特点,总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中学生物教案3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说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和分析实力
  、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渗透酷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化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
  2、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课时
  
  指导阅读、探究法、讲练结合
  
  (一)、新课引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爱好,导入新课
  [导入]提问:屏幕上的昆虫是什么?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许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高校问的人。萤火虫像电灯一样可以发出光亮。那么,它发光原理是什么?
  讲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指出萤火虫发光须要消耗能量,复习主要的能源物质,重要的储能物质,提出问题这些物质能为萤火虫发光干脆供能吗?










  2、试验设计
  (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发光器试验”过程
  (2)问题:能为萤火虫发光干脆供应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
  (3)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
  (4)比方: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干脆利用,可以比方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干脆流通,ATP分子能被干脆利用可以比方为货币,生活中货币可以干脆流通,这样使学生更简单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爱好。
  ATP能干脆供能与它的结构亲密相关,那么ATP分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二)、ATP分子的结构:
  1学生按小组探讨以下问题:
  ATP的中文名称?
  答:三磷酸腺苷
  ATP的结构简式为?
  答:A—P~P~P
  ATP简式中A、P、“—”与“~”分别代表什么?
  答: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般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2展示资料:一般将水解时,. ,ATP的水说明放的能量是一般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能量的两倍以上。
  结论: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三)ATP的水解过程










  展示ATP的水解反应::ATP ADP + Pi +能量
  问题:ATP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时,如何释放能量?
  答: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简单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2、ATP供能过程中,可形成哪些产物?
  答:ADP、Pi、能量
  (四)ATP、ADP相互转化
  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惊慌活动的状况下,。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须要水解200-300摩尔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xx-3000次。
  通过以上资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分析资料可知ATP在生物体内存在特点是:转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对稳定。
  2、展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ADP + Pi +能量ADP + Pi +能量ATP
  3、探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是否是可逆的?
  学生代表回答:酶、能量来源、场所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ADP+Pi+能量ATP即物质可逆,能量不行逆留意:酶的种类不同,能量的来源
中学生物教案4
  一、教学目标
  。
  ,提升逻辑分析实力。










  ,总结伴X隐形遗传的特点。
  。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遗传。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讲解并描述道尔顿圣诞节给妈妈买袜子,。提问:什么缘由导致道尔顿和他弟弟色盲?
  (二)新课教学
  
  老师讲授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
  学生自主用表格书写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型。
  提问:男性出现红绿色盲的几率大还是女性出现红绿色盲的几率大?其缘由是什么?
  学生思索后回答
  (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表现出b基因即为色盲,而女性须要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表现出b基因才患色盲。)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遗传图谱得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为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2025年高中生物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圭圭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