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精)小学数学教案7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精)小学数学教案7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小学数学教案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精)小学数学教案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相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培育学生合作与沟通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依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相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动身,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④实行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事实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驾驭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旧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⑶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1304=520(米)
  ⑷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其次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动身,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日探讨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变式练习。










  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
  ①相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例,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与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
  对话实录如下:
  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
  张教授:也许每小时行70千米吧!
  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限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
  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
  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
  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①请同学们仔细听,细致看,从对话中能捕获到哪些信息?
  ②依据刚才捕获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
  ③汇报提出的问题,沟通解决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肯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状况?
  4、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获得什么本事?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视察,擅长思索,就会发觉很多数学问题,刚才大家出的问题,都有肯定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了,有些问题还须要续学习,深化探讨,将来去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八册《小学点的相识与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究、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改写下面的单位 (先填分数再填小数)
  25厘米 =()米 9分米=( )米 3厘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读数
   1800
  为什么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呢?(小数点在移动)(板书:小数点) 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课件:










  ,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可真不少。小数点就说:“我去玩一玩,一会儿再回来。”说完就“嗖”的一声跑走了。谁知它一走,顾客也跟着都跑光了。山羊连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连忙回家。它随意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惊奇“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快乐,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一次家(¥)。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快乐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详细改变。 这些改变是不是有肯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
  ?
   。
  汇报沟通,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练习:
  1、口答:










  (1) ;
  (2) ;
  (3) ;
  2、我会算:
  ÷10=÷100= ÷1000=
  动脑筋想一想: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快乐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抓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让学生先思索,然后在小组中沟通,最终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改变?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
  出示“四句歌”
  小练习:
  1、口答:
  (1) ;
  (2) ;










  (3) ;
  2、我会算:
  ×10=×100= ×1000=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峻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究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改变规律,小数点真是个奇妙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
  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假如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 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4、我会选。
  (1),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得()。
  A. . C. . 672
  (3),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4),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5、思索题:?假如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小 10倍
  1/100 数100倍 1/1000 点倍
  1/10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忱,营造了宽松开心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干脆阅历,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忱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主动探究。










  学生已经相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得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3.注意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学问的最干脆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验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学问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详细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挚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才智爷爷望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才智果?(老师戴上才智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才智果,右手拿1个才智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025年(精)小学数学教案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bai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5-02-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