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荐)小班教案8篇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荐)小班教案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荐)小班教案8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秋叶飘舞飘落的情景,培育幼儿的想象力。
2、能依据不同的信号,走跑交替做动作。
二、重点与难点
1、了解风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2、能依据信号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风姐姐头饰一个、铃鼓1个,道具扫帚1把。
2、幼儿事先视察过风吹小树和树叶的情景。
3、录音机、音乐磁带若干
四、设计思路
1、小班上学期的幼儿走和跑的动作还辨别不清,在限制身体动作改变方向尚有肯定的困难。通过此嬉戏的玩耍,既丰富了幼儿对于秋天季节的'感受;对节奏改变的体验,又促进了幼儿运动素养特殊是平衡实力的提高。
2、老师在组织嬉戏时,应适当限制幼儿的活动量,小班幼儿不相宜跑得太多。
五、活动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依据信号改变、调整身体动作—嬉戏结束、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老师和幼儿共同回忆:秋天的树和树叶给风吹了以后的情景:树会摇摆,叶子会飘落下来
(2)念儿歌,仿照小树长大。
小孩:我是一棵小树苗,风一吹,雨一洒,渐渐渐渐长大了,变成一棵大树来。秋风吹来啰,秋风吹来啰。
2、依据信号改变,调整身体动作。
(1)依据老师的语言信号,变换身体动作。
老师扮风姐姐,说:“大风来了,幼儿边跑边做树叶飘舞样子,说:“刮小风了”,幼儿就渐渐地走说:“龙卷风来了”,幼儿就转动着跑;说:“风停下来了”,幼儿就下蹲想象做树叶飘落在地的各种动作。
(2)依据老师手中铃鼓的节奏改变,变换身体动作。
老师手中的铃鼓摇得快,树叶就在大风中跑。铃鼓摇得慢,树叶就在小风中走,铃鼓啪得响,就代表风停了,小树叶不动了。
(3)依据老师手中扫帚方向的改变,幼儿改变身体的活动方向老师用扫帚把幼儿扮成的小树叶扫成一堆。老师不断变换扫的方向,幼儿须跟着扫帚的变换方向奔跑。
3、嬉戏结束,放松身体。
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捡落叶的嬉戏。
老师:“呀,大风一来,扫好的是把地上的树叶捡回家吧!”老师拍一下幼儿的头,扮“落叶”的幼儿就渐渐跟在老师后面,直到落叶捡完,全体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回教室。
小班教案 篇2
小班区角活动:毛毛虫
目标:
1、相识四种颜色(红、黄、兰、紫)
2、练习4以内的卡片摆放依次,学习按序排列。
3、接着练习在毛毛虫四周打结。
材料介绍:
1、材料供应
(1)四种颜色的圆片各一个,在圆片四周打好孔。
(2)圆片中间贴有实物卡片(1个、2个、3个、4个实物卡片)
(3)篓子里放有穿孔的线。
2、材料运用
(1)先取出四种颜色的圆片,看一看颜色,相识一下颜色。
(2)看圆片中的实物进行有规律的摆放。
(3)摆放好后,进行连接,连接的时候也是有序的,并用篓子里的线系好。(实物1的个圆片跟实物2的圆片连接,实物2的跟实物3的连接,实物3的跟实物4的连接)
(4)连接好后,把四周的孔也用线系好,做毛毛虫的脚。
3、教化功能
(1)会按数量卡片进行按序摆放,并相识四种颜色。
(2)依次摆好后,进行相连,做成毛毛虫,四周用线做毛毛虫的脚。
指导要点:操作时,先排序再穿孔打结把毛毛虫连接好。老师要观看好幼儿有规律的排序及摆放。
一、操作目标:
1、喜爱参与嬉戏活动,情愿动手进行操作。
2、能依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
二、操作材料:
自制衣服,钮扣,1~4的数字卡片。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自由探究玩扣子,。
其次层次:学习一一对应。利用老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一一对应。
第三层次:依据自己的意愿在衣服上摆放钮扣,并依据钮扣的数量找寻相应的数字。
四、指导建议:
1、活动初期到在数字的后面画上圆点,帮助幼儿理解相识数字。
2、激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嬉戏。
小班教案 篇3
嬉戏目标:能通过触觉感知物品,体验嬉戏乐趣
年龄段:小班下学期
活动打算:魔法箱一个(正面为可视面----其余幼儿能看清所摸到的物品;背面为幼儿伸手触摸物品面)、各式手感明显物品(杯子、牙刷、毛巾、帽子、鞋子……)
玩法:
1、老师以魔法师的身份导入嬉戏,请幼儿先猜想魔法箱里都有哪些物品。
2、请一名幼儿上台进行摸宝,进行猜想是何物品将,其余幼儿可订正该幼儿所叙述的'物品是否正确。(只需说“对”或“错”)。
嬉戏提示:
魔法箱内物品可随着嬉戏的进展进行替换
2、嬉戏名称:看谁逃的快
嬉戏目标:能快速反应,体验嬉戏的欢乐
年龄段:小班下学期
玩法:
1、幼儿四五人一组,选出一人当小组长
2、孩子将食指放在组长的手掌中,集体说“一、二、三”,组长抓紧把手驾驭紧,其他孩子则将手指拿开,反应慢的孩子手指被抓住算输,重新选择组长起先嬉戏。
嬉戏提示:
玩此嬉戏时也可将“一、二、三”改成简短的儿歌
3、嬉戏名称:卖小猪
嬉戏目标:能节奏协调地走,体验嬉戏的乐趣
年龄段:小班下学期
嬉戏玩法:
1、请幼儿面对圆心手拉手围成一圈,圈内一名幼儿作“卖猪”人,另一名幼儿扮“小猪”,“小猪”两手搭在“卖猪”人后肩。
2、嬉戏起先,大家边念儿歌边按顺时针方向走,“卖猪”人和“小猪”在圈内按逆时针方向协调地走。
3、当念到“五”字时,大家停下,“卖猪”人站在谁前面就把“小猪”卖给谁。此时,双方调换角色:“卖猪”人作圈上幼儿,“小猪”作“卖猪”人,圈上出来的幼儿作“小猪”。嬉戏重新起先。
附儿歌《买小猪》:卖小猪
卖卖卖,卖小猪,
小猪长得胖乎乎。
大耳朵,细尾巴,
圆圆肚子像腰鼓,
要问小猪多少钱,
一头卖你一百五。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图配文的线索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的内容,并学认“宝宝。飘。星。白云。吹。唱”的汉字。
2、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创编活动。
3、能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相识。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楚,并能大胆的在集风光 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说说与以往诗朗诵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
2。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
活动打算
1. 摇篮一个,布娃娃几个。
,图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1、 出示摇篮,引出课题。
——老师出示“摇篮”问:“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绍诗歌的名字“摇篮”并集体认读。
2、老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诗歌里什么是摇篮?(幼儿回答后老师逐一将字卡出示)
——蓝天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一出示“宝宝、星、白云、飘”,重点帮助幼儿认读“飘”
3、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谁?怎么摇的?宝宝怎么了?(逐行出示相关字卡,重点帮助幼儿认读“翻、吹、唱”汉字,并用动作表现,加以理解)
4、依据图配文的线索图,幼儿集体学念诗歌。
5、老师再次朗诵。(配乐)
——请幼儿说说与以往诗朗诵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感受配乐诗美丽的意境)
6、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7、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
——“除了诗歌里说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星、鱼、花、小宝宝,还有什么可以是摇篮?摇着谁呢?”8、嬉戏:娃娃家里做妈妈,让幼儿抱着娃娃当妈妈,体会到妈妈的爱。
,创编。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很美丽、很简单让人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这首诗具有奇异新颖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妙的景色比方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安静、温馨的意境。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就语言活动《摇篮》作如下反思:
一、以图片再现诗歌内容,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我依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
二、诗歌和音乐的有机整合。
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在活动的起先,我和幼儿一起观赏《摇篮曲》,让一幼儿摇小床让小娃娃睡觉,我带领幼儿用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意境。还有在引导小挚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轻音乐,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醉在那种安静温馨的意境中。
三、视、听、讲结合。
形象可爱,色调艳丽的图片和小图片的奇妙运用,都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让幼儿先观赏,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摇篮和宝宝,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回放实力,帮组幼儿完整梳理了诗歌,自由宽松的语言沟通环境和老师激励、支持的语音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激起了幼儿朗诵的欲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表情、眼神和肢体等动作,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奇妙的境界中,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四、不足之处。
幼儿探讨环节时间还需稍长些,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创建想象,创编时间的把握稍短了些,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创编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的欢乐。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分析:
薯片罐子是幼儿生活里最常见的,空的薯片罐子能再利用,做成的各种玩具让幼儿爱不释手,而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能训练幼儿的感官,二者结合的话,即听薯片罐子里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看法:
活动目标:
,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发展听觉实力。
。
活动打算:
1.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
2.《小动物走》音乐、标记牌。
3.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幼儿听一听。
师: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东西。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
幼:没听到声音,所以没东西。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幼:有东西了。
师:你怎么知道有东西的呢?
幼:我听见声音了。
师:刚才我们摇一摇罐子没有听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没有东西,听的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有东西。
(评析:薯片罐的出现吸引了幼儿的留意,通过摇一摇、比一比,听罐子里的声音的方法来辨别罐子里是否有东西,这种简洁的阅历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二、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请小挚友用小耳朵听一听,找一找,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幼儿自由选择玩罐子)
2.集中沟通:你的罐子里有东西吗?谁来摇给小挚友听一听。
3.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挚友,老师依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老师也来摇一摇罐子(a:核桃),你听听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和你的一样的。
幼:逐一摇罐子听声音,和老师声音相同的幼儿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b:黄豆),剩下的幼儿逐一摇罐子后和老师一样声音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c:米),幼儿同上。
(评析:在“罐子找挚友”的情景感染下,幼儿都能细致地听辨罐子里的声音,。老师一对一的让幼儿摇罐子,能使幼儿听起来更清晰,更激起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1)老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相识核桃、米、黄豆标记牌。
(2)请你摇一摇罐子,猜猜自己罐子里是核桃宝宝? (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幼1:我觉得我的是核桃。
幼2:我听出来我的是米。
幼3:......
(3)验证。
幼儿打开罐子看看自己的揣测是否正确,假如错误刚好调整幼儿位置,一样的坐到一起。
2025年(荐)小班教案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