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精选5篇).docx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精选5篇)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精选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精选5篇)
篇1: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
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
考研大军浩浩荡荡,考研的硝烟还未散尽。考研的大幕就已拉开。学校周边书店里的考研资料开始热销,考研自习室的争夺又进入白热化。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各院校的研究生录取工作也落下了帷幕。浏览各地媒体,“最牛考研班”“最牛考研宿舍”“最牛考研组合”等字眼屡见报端。比如济南某大学由四名湖北老乡组成的“考研小组”,被国内四所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被称为“最牛考研四兄弟”。青岛某大学的两个宿舍,6个女生和8个男生都拿到录取通知书,则被誉为“最牛考研宿舍”。
说起考研,大家不会忘记每年的考研大军。据了解,,比去年增加了14万余人。这是自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考研大军逐年“壮大”的同时,招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到年,。这就意味着,,,剩下的100多万人要么面临就业,要么等待下一次考研。
考研大军浩浩荡荡,2025年考研的硝烟还未散尽。20考研的大幕就已拉开。学校周边书店里的考研资料开始热销,考研自习室的争夺又进入白热化。为什么考研,考研为了什么?笔者认为这应该是考生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根据麦可斯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被调查的2025届本科毕业生计划在国内读研的首要理由是“就业前景好”。
那么在学历贬值的隐忧下,读研后找工作真的会容易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表明,从就业率看,高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已经显现。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开始,一直到,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和20,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特别是在年,从学历层次上看,在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中,硕士生的就业率是最低的。
然而现实是,对于一些大学生,他们只听说现在就业的压力很大,自己有可能连正式的招聘会都没参加过一场,甚至没制作过一份正式的简历,就盲目地加入“考研大军”,认为考研就是不错的出路,考研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考研不是“避风港”。如果不从根本上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而只是想通过读研逃避暂时的就业压力。那么他们将只是扩招政策的一颗棋子而已。
我们再来反观媒体对于考研的报道。每年考研录取结束,各种“最牛”开始显现各种传播媒介。他们似乎在传递一种信息,考上研究生就是“最牛”的。这其中不乏学校存在彰显成绩的冲动,但是,在这过程中媒体放大了对于“中榜”学生的报道,而疏于对那些没有“中榜”或者其他道路学生的报道。因而对于他们的学弟学妹造成了“考研是最好出路”的刻板印象。如果高校被这种氛围笼罩,那么每到毕业季节,学生们不是去招聘会而是在跟风考研。
笔者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现在在干什么,自己想得到什么,自己现在还差什么,只有认清了方向,那么你就可以风雨兼程的去努力了,在未弄清方向之前,切不可盲目地“跟风”。

篇2:考研成为大学生就业避风港 切忌盲目跟风
考研成为大学生就业避风港 切忌盲目跟风
离2025年全国考研的日子只有半个月时间,目前,报名参加考研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据教育部统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创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新高。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考研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而不应该盲目跟风。
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小陈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他说:“因为家庭经济允许,经过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严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被采访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考研并不意味好找工作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专家表示,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这是很不理智的,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跟风。
研究生毕业的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25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25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2025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不妨先算清三笔账,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然后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从多方面权衡自己是否适合考研。
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成本了。例如你今年打算参加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那么你就势必要放弃目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如果考不上,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如果考上研究生,三年后你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工资比工作3年的本科生高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
篇3:考研选专业:不可盲目跟风
考研选专业:不可盲目跟风
10月10~31日是硕士生网上报名的时间,如何选择一个满意的专业成了眼下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济南高联学校的考研专家周勇老师。周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不可盲目跟风。
考虑未来就业
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相差很大。以本科专业为例,有些学科毕业生的即时就业率在90%以上,而有些专业的就业率甚至低于50%。研究生毕业时的情况要好得多,但就业率也有高低之分。这就使很多学生为了以后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争报热门专业,结果被挤得头破血流。因此,周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分析,实事求是,切不可意气用事、刚愎自用、盲目跟风。
周老师指出,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因此,一些冷门院校或热门学校中那些相对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们不妨有选择地报考,比如石油、地质、环保、文物、珠宝鉴定等专业社会需求和人才供应目前就不成正比。
个人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打交道的话,那么会过得很难受;另一方面,兴趣也决定了你能不能有恒心毅力坚持考研复习、并保证较高效率。所以学子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自身实力
孟尝君养士三千,,甚至包括鸡鸣狗盗之术。大到人生能否成功,小到考研是否顺利,都要看能不能很好的扬长避短。
首先是看现有学科基础,基础主要指考生自己长期以来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如果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数学学得又不好,现在却要报考清华计算机专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冒那个险。其次,还要看客观学习能力。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确实不够强,那么学习起理工科专业来就会非常吃力,效果不见得好。如果记忆力不强,报考历史专业恐怕也成问题。常言说“文转理难,理转文易”,其实不然。文科需要极强的抽象思维、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需要下功夫记忆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因素,理转文会相当艰辛,因此,“理转文”时亦要慎重。
家庭与其它负担
如果家庭原因或个人原因(比如你大学期间贷款上学)使得你负担很重,要求你必须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你即使疯狂热爱文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曲一下自己的兴趣了。毕竟人生除了自由发展外,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是否志在必得
也就是说,你是否非考上不可,还是仅仅想开辟一条更好的路。假如本科毕业后工作无忧,今后深造机会也还有,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拼一把,成则更好,不成也无所谓,大不了上班去。要是你指望通过考研来改变一生命运,志在必得,那么建议专业目标定得别太高,这样稳妥一些,为自己增加取胜的概率。
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数据来定夺专业的取向。
三误区应避开
一是鼠目寸光。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只盯在鼻子尖上。时间过得快,专业胜衰更快。几年工夫,足够从大红大紫落到无人问津。大三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起码要大概地看到5年以后(研究生毕业)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是人云亦云。自己对自己缺乏认识,没有判断力。明明读懂一个法律条文都要花上半天,看到别人一窝蜂报法律,自己也要去凑热闹。
三是过于急功近利。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专业其实主要依据的就是“功利”标准。但凡事不能过头,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因为那样会蒙蔽你的眼睛,造成专业选择上的失误。
最后,周老师提醒学子们:不论哪个专业,关键是要搞出点名堂来。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回报都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何况,现今的社会,职业上早已不是从一而终了。据对北京地区高级白领的调查表明,95%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2%的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原先的专业无关。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并非企业管理专业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学、中文的毕业生。因此千万不要盲目追风,最后落得个两手空空。
篇4:考研成本很贵 大学生不要盲目跟风
考研成本很贵 大学生不要盲目跟风
近日,记者从荆州多所高校了解到,大多数人考研的经济成本在千元以上,少数花费更是过万,甚至多达数万元。
江汉商报讯研考成绩才揭晓,考研(微博)大军已集结。又是一年暑假时,又有多少人在勒紧腰带,啃着馒头,埋头苦读,备战研考……对此,研考“过来人”及高校教师提醒,拿准主意前,要权衡经济和时间成本,找准自己的定位及今后的方向。
经济成本:数千元至万余元

2025年考研不是避风港莫要盲目跟风(精选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