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耕作如诗(共8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耕作如诗(共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耕作如诗(共8篇)
篇1:耕作如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大概就是对土地地热爱和耕作地辛劳与期望最经典的写照了。
关于土地,我最早的记忆是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时期,每家每户按人口多少都分有菜园地,有很多菜园地都是相连在一起的。然而,就为这一分、两分极少的菜园地,邻里们往往争得不可开交。你翻地过界了,他多占了一脚,经常听到乡亲们为土地的争吵。那时,只觉得乡亲们很无聊,并未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更未感知他们都是在保护属于自己的土地。
春天到来,家乡正月初五六就开始出工动土了。生产队的汉子们拿着镰刀锄头,挑着箢子、箩筐,喊着号子、唱着山歌,女的打打闹闹,成群结队的去上工。这种大集体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到现在还保持着那时的优良传统,每块地边都修沟排洪,砌岸堵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因为是大山区,石质多,土地非常珍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更本,所以,人们特别珍惜和爱护土地。
后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土地到户,人们更加爱惜土地,重划菜园、重分土地、分划自留山自留地。每家每户都使劲争抢,寸土不让,可见土地的重要性。
人们生活的激情高涨,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增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就我们家,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第一年下来,就够吃了。从此,也不再饿肚子了。农民的生活就像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和飞跃。
放眼熟悉的山野,一片片,一洼洼,一川川,一畈畈,绝非大集体时的千篇 一律,而是,各式各样,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好一派新气象。土地上的自然面貌本身就富有超强的画意,而人们的耕作更富有时代的诗情。解决温饱的人们,生活也真正的诗情画意起来。
但是,开放初期,人们为了多创收益,存在开荒种地的现象,对自然山水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耕地增多,植被减少,引起了很多领导的关注和能人雅士的担忧。还好,九十年代初,政府“退耕还林”的政策,强有力的改变了这一不良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恶果的发生。不几年,就恢复了大自然的美丽,我的家乡又变得魅力无限了。
土地,我也“躬耕”过。它深刻而内涵,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人类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像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懂得土地,耕作,和生活的作者才会写出内核鲜明,暗含真谛,撼动人心的佳作。
俄国著名诗人列宾就非常热爱土地、热爱耕作,所以,他的作品才富有激荡灵魂的震撼。土地就像他的稿纸一样,鉄犁就像他的笔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对于他来讲,在土地上的耕作和在稿纸上的创作一样的有趣和意义,一样的热爱和重要。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看来,土地,并非农民专有,是人,都会热衷土地,爱护土地。
很多时候看到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在天地间耕作,创造出不同的耕作视觉和收获,你不难发现他们怎样匍匐到土地上,田园里,特别是和孩子、妇女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做一切耕作劳动,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研究土地翻新,如何保水,播种的深浅,锄草的时机,防虫治害,抗涝抗旱,收割回仓。这些,就像一位位伟大的诗人在土地上转动文字的魔方,创造一首耕种的杰作一样,绝妙而精细,也是一个自然而然、须从客观的过程,他们只能如此,融化在耕作的过程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如干年后,当他们不舍的走到生命的终点,仍然不忘在山坡上、树林中、花丛旁安静地躺在土地里,披一撮泥土,永久的守望着这座山,这片土地,这个村子,守望着一代代老去一代代新生的家园故土。
那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然而,他们个个都是土地上的托尔斯泰,在土地上创作了一日日,一年年,一生生的生命的杰作。尽管他们大多都不是贵族,却都离不开土地。于是,他们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般的农民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最更本的重要工作。
仅凭一时、一份的好奇和喜悦,是种不好耕地的。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耕种的艺术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纤弱和虚假,耕作出极品佳作。
一个人只有热爱你的土地,懂得爱护你的土地,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大千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非凡的发现,才有可能激荡灵魂和灵感、思想的升华,捕捉到什么,而后深深的感悟。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土地热情、辛勤劳作的愿望和撼动人心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才会有心的、灵的飞跃和升腾。
大家都知道水稻专家袁农平,相信他和托尔斯泰的鼻孔一样,都是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牛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耕地上、水田中……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气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山的号子、山歌、妇女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
他们满怀对大地的热爱,眺望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那群黑黢黢的汉子们,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那个老者。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爱的土地上踩出、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爱的稿纸上研究,论证,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看着碧绿的原野、美丽的家园,茂密的庄稼地,满山遍野金黄的秋收之景,我想起了袁农平的优良品种,想起了托尔斯泰动人的诗歌,想起了那些汗流浃背,风雨雪霜下农民的身影,这一刻,我脚下的土地,向我们诠释了诗人一样的农民情画意的人生,是多么崇敬而崇高、伟大而不朽!
篇2:耕作
犁铧尖长耕地深,
锄头平宽铲草根。
镰刀窄小割稻谷,
难说谁卑与谁尊。
篇3: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校科技园种植制度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国家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业生产中种植制度如何适应市场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2、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5月19日到5月23日
三、实习报告
(一) 实验站基本情况介绍:
1、气候条件: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无霜期251-272天。适合植物、花卉生长。
2、土壤水分条件:红壤土,比较贫瘠偏酸性,易板结,土性较粘,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土壤消耗较大,有机肥补充少,养地作物种植少。江西雨水充足,本实验站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3、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实验站大部分属于实验基地,不主要是为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实验教学,科研项目之用。只有小部分是农民承包用来种植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属于小农经济,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和销售给农大师生和附近地区,效益比较低。
4、科学技术水平:整体科学技术比较低,属于传统农业,实验教学用地机械水平一般,人工居多。栽培种植技术有传统的也有老师科研方法,主要是为了科研而采取特定的技术。
5、科技园实验站面积及种植作物: 农业科技园示范区总面积约154亩,包括试验田、庭院区、边界区,试验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庭院区主要养殖鱼类,鸭,边界区主要是附近农民种植蔬菜、苗木等.
(二)对实验站目前资源利用情况及种植制度现状进行评价:
目前实验站土地资源大部分被利用,但有一少部分条件差的没有利用,冬闲情况严重。以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蔬菜、油菜等为主。种植制度相对单一,多数是水稻连作,有一小部分冬天会种植紫云英或油菜。蔬菜品种多而杂,而且规模小。土壤消耗严重,有机肥使用太少,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秸秆返田情况较差,有些被直接焚烧了。解决方法有:试验田区动不了,受科研影响。庭院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一户一品,交替轮作。冬天多种植绿肥作物和饲料作物。开发荒地,实现资源最大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
(三)实验站种植制度的设计方案:
1
(1)作物种类布局:作物主要种植在实验田(4区、5区、6区、7区、8区、9区)和边界区(10区、12区、13区、14区);庭院及鱼塘区(1区、2区、3区、11区)见上图标注所示。
① 实验田:4区甘薯、5区玉米、6区油菜、7区棉花、8区水稻、9区烟草
② 边界区:作物种类较杂且种植面积不大,没有什么主要作物;种植的作物有:10区茭白、12区绿肥、13区茄子、14区四季豆、15区青椒。
③ 庭院区:鱼塘养鱼、种藕等,养鸭;各种时令蔬菜和瓜果。1区葡萄、2区西瓜(网室内种植水稻盆栽)、3区养殖草鱼和鲤鱼、11区种植荷花和鸭子。
(2)作物品种布局
水稻:早稻、晚稻早(稻金优458、晚稻荣优225)。棉花:中棉所29号棉花。烟草:C-98烟草。玉米:玉农晶糯玉米。油菜:浙50油菜等。
(3)作物熟制布局:一年两熟制为主,一年一熟制、一年三熟制为辅;
28区稻—稻—紫云英、8区一季稻、7区一季棉、5区玉米—大豆、6区油菜—大豆、13区茄子—包菜、15区青椒—包菜、14区四季豆—绿肥。
3(1)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棉花→棉花→棉花。
(2)复种轮作:
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
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青椒—包菜→青椒—包菜→青椒—包菜;
油菜—大豆→油菜—大豆。
4、庭院经济规划:池塘养鱼(草鱼、鲤鱼)、养鸡养鸭;搭种葡萄;周围种瓜果。
(四)全年实验站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的预测:
实验田:
1、早稻—晚稻—紫云英:共种5亩++2亩=;
早稻总产量:×500公斤/亩=5050公斤
早稻总产值: 5050×2斤×=18180元;
晚稻总产量:×550公斤/亩=5555公斤
晚稻总产值:5555×2斤×2元/斤=22220元;
2、.一季稻—油菜:
一季稻总产量:×650公斤/亩=15405公斤
一季稻总产值: 15405×2斤×=27729元;
油菜总产量:×168公斤/亩=
油菜总产值:×=
3、玉米—
玉米总产量:×1288公斤/亩=
玉米总产值:×=
大豆总产量:×170公斤=2124公斤
大豆总产值:2124公斤×=
4、烟草:共种14亩;
烟草总产量:14亩×170公斤/亩=2380公斤
烟草总产值:2380×2斤×=37604元
5、棉花:;
棉花总产量:×100公斤/亩=880公斤
棉花总产值:棉花总产量×棉花单价=880×2斤×=9152元;
6、茭白:
茭白总产量:1500公斤/亩×=11100公斤
茭白总产值:11100公斤×8元/公斤=88800元
7、甘薯:
2025年耕作如诗(共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