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业实体价值是股权价值和净(江南博哥)债务价值之和 B. 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是其持续经营价值超过清算价值 C. 控股权价值是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给股票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 D. 控股权价值和少数股权价值差额称为控股权溢价,它是由于转变控股权而增加的价值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少数股权价值是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给股票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控股权价值是企业进行重组,改进管理和经营战略后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根据有税的MM理论,下列各项中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是() A. 财务困境成本 B. 债务代理收益 C. 债务代理成本 D. 债务利息抵税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选项A属于权衡理论,选项BC属于代理理论。只有选项D是有税MM理论需要考虑的 (3.)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P109
A. 剩余股利政策 B. 固定股利政策 C.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股利稳定则股价稳定,在剩余股利政策下,先要满足投资的权益资金需求,然后才能分配股利,股利很不稳定,因此,不利于稳定股价。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各年股利额随公司经营的好坏而上下波动,因此,也不利于稳定股价。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支付的股利中只有一部分是固定的,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在固定股利政策下,股利长期固定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水平,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因此,本题答案应该是B。 (4.)关于激进型、适中型和保守型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峰时,三种筹资政策下均有:经营性流动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波动性流动资产 B. 低谷时,三种筹资政策下均有:经营性流动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 C. 高峰时,三种筹资政策的易变现率都小于1 D. 低谷时,三种筹资政策下均有:临时性负债=0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在经营高峰时,不管采用哪种筹资政策,都有:长期性资金+临时性负债=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由于临时性负债大于0,因此(长期性资金-长期资产)小于经营性流动资产,易变现率小于1,选项C正确。激进型筹资政策下,经营低谷时临时性负债是大于0的,因此选项D不正确。 (5.)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产品,当月预算产量1200件,材料标准用量5千克/件,材料标准单价2元/千克,当月实际产量1100件,购买并耗用材料5050千克。实际采购价格比标准价格低10%。则当月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是()元。
A. -900 B. -1100 C. -1060 D. -1900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5050-1100×5)×2=-900(元)。 (6.)甲公司正在编制直接材料预算,预计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10千克;材料价格50元/千克,第一季度期初、期末材料存货分别为500千克和550千克;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产成品销量分别为200件和25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按下季度销量10%安排。预计第一季度材料采购金额是()元。
A. 102500 B. 105000 C. 130000 D. 100000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第一季度末产成品数量=250×10=25(件),第一季度初产成品数量=200×10%=20(件),第一季度生产量=200+25-20=205(件),材料生产需要量=205×10=2050(千克),第一季度材料采购量=2050+550-500=2100(千克),预计第一季度材料采购金额=2100×50=105000(元)。 (7.)甲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单价为5元,单价敏感系数为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甲公司盈亏平衡时的产品单价是()元。P159
A. 3 B. C. 4 D.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盈亏平衡时利润下降的百分比为100%,由于单价敏感系数为5,所以,单价下降的百分比=100%/5=20%,即盈亏平衡时的产品单价=5×(1-20%)=4(元)。 (8.)甲公司已进入稳定增长状态,固定股利增长率4%,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10%。,预计下一年的股票价格是()元 A. B. C. 13 D.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根据股利折现模型,下一年股票价格=×(1+4%)^2/(10%-4%)=(元)。或:目前的股票价格=×(1+4%)/(10%-4%)=13(元),由于在稳定状态下,股价增长率=股利增长率,所以,下一年的股票价格=13×(1+4%)=(元)。 (9.)使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持有规模时,在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现金的()。 A. 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相等 B. 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相等 C. 机会成本等于管理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 D. 短缺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之和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企业持有的现金有三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其中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因此使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现金持有规模时,不必考虑管理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机会成本逐渐增加,短缺成本逐渐变小,二者数值相等时,二者之和最小,企业持有的现金成本最小,现金持有量为最佳。 (10.)甲股票预计第一年的股价为8元,,第二年的股价为10元,,则按照连续复利计算的第二年的股票收益率为()。 A. % B. % C. % D. 30%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按照连续复利计算的第二年的股票收益率=ln[(10+)/8]=,查表可知,=。 (11.)某项目生产经营期5年,设备原值200万元,预计净残值收入5万元,税法规定折旧年限4年,税法预计净残值8万元,直线法折旧,所得税税率25%,项目初始垫支营运资金2万元。则该项目终结点现金净流量为()万元 A. B. C. 7 D.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由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是4年,生产经营期是5年,因此在第五年末设备的账面就是税法的残值8万元,预计净残值收入5万元,产生变现损失,变现损失抵税=(8-5)×25%=(万元),项目终结点现金净流量=5++2=(万元)。 (12.)下列关于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协方差小于0,则相关系数一定小于0 B. 如果相关系数为0,则表示不相关,也不能分散风险 C. 证券与其自身的协方差就是其方差 D. 相关系数为-1时,风险分散效应最大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相关系数=两项资产的协方差/(一项资产的标准差×另一项资产的标准差),由于标准差不可能是负数,因此,如果协方差小于0,则相关系数一定小于0,选项A的说法正确;相关系数为0时,组合的标准差小于组合中各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组合能够分散风险,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协方差=相关系数×一项资产标准差×另一项资产的标准差,证券与其自身的相关系数为1,因此,证券与其自身的协方差=1×证券的标准差×证券的标准差=证券的方差,所以选项C的说法正确;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相关系数越小,风险分散效应越大,相关系数=-1时,风险分散效应最大,所以选项D的说法正确。 (13.)下列关于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公式中,不正确的是()。P8
A.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B. 权益净利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C.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D.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所以选项B不正确。 (14.),无风险利率为6%,市场组合的必要收益率为10%,该普通股目前的市价为10元/股,,不考虑筹资费用,假设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股利增长模型计算得出的普通股资本成本相等,则该普通股股利的年增长率为()。 A. 6% B. 2% C. % D. 3%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普通股资本成本=6%+×(10%-6%)=%,%=+g,解得:g=% 多选题 (共12题,共12分) (15.)下列关于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 增量预算法的前提条件是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原有的各项业务都是合理的 B. 零基预算法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并且编制的工作量也不大 C. 弹性预算法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 D. 弹性预算法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正确答案: B、C、D 参考解析:零基预算法的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固定预算法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滚动预算法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16.)下列关于净现值和现值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净现值反映投资的效益 B. 现值指数反映投资的效率 C. 现值指数消除了不同项目间投资额的差异 D. 现值指数消除了不同项目间项目期限的差异 正确答案: A、B、C 参考解析:现值指数消除了不同项目投资额之间的差异,但是没有消除不同项目投资期限的差异,所以选项D不正确。 (17.)下列关于债券价值与折现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报价利率除以一年内复利的次数得到计息期利率 B. 如果折现率低于债券票面利率,债券的价值就高于面值 C. 如果债券印制或公告后折现率发生了变动,可以改变票面利率 D. 为了便于不同债券的比较,在报价时需要把不同计息期的利率统一折算成年利率 正确答案: A、B、D 参考解析:如果债券印制或公告后折现率发生了变动,可以通过溢价或折价调节发行价,而不应修改票面利率,所以选项C的说法错误。 (18.)下列关于经济增加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基本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净投资资本 B. 基本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报表净资产 C. 在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应该使用调整后的数据计算 D. 真实的经济增加值要求对每一个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正确答案: A、B 参考解析:基本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报表总资产 (19.)下列关于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部门投资报酬率和经济增加值都可以直接根据报表数据计算 B. 部门投资报酬率可以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 C. 部门剩余收益的主要优点是与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一致 D. 剩余收益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正确答案: B、C、D 参考解析:部门投资报酬率可以根据现有的会计资料计算,比较客观。经济增加值是不能直接根据报表资料得出的,所以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 (2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计算方法的改变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的有()。
A. 从使用赊销额改为使用营业收入进行计算 B. 从使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平均净额进行计算 C. 从使用应收账款全年日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旺季的日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D. 从使用已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后的平均余额改为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前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正确答案: A、B 参考解析:由于赊销额只是营业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使用赊销额改为使用营业收入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子变大,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变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小,选项A的说法正确。从使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平均净额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母变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变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小,所以,选项B的说法正确。从使用应收账款全年日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旺季的日平均余额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母变大,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变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大,所以,选项C的说法错误。从使用已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后的平均余额改为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前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母变大,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变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大,所以,选项D的说法错误。 (21.)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各项会引起欧式看跌期权价值增加的有() A. 执行价格提高 B. 到期期限延长 C. 股价波动率加大 D. 无风险报酬率增加 正确答案: A、C 参考解析: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越高,其价值越小。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越高,其价值越大,所以选项A是答案。股价波动率加大,看涨看跌期权的价值都增加,所以选项C是答案。 (22.)采用市盈率模型进行价值评估时,选择的可比企业必须具备的特征包括()。 A. 与目标企业规模相同 B. 与目标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类似 C. 与目标企业的股利支付率类似 D. 与目标企业具有类似的增长潜力 正确答案: B、C、D 参考解析:市盈率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增长潜力、股利支付率和股权资本成本,三个因素相似就是可比企业,同行业不一定能保障三个因素相似。处在生命周期同一阶段的同业企业,具有类似增长率。 (23.)关于租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从出租人的角度看,杠杆租赁与直接租赁并无区别 B. 根据租赁期的长短分为长期租赁和短期租赁 C. 节税是短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降低交易成本是长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 D. 在进行税法上的融资租赁决策分析时,不需要考虑折旧抵税 正确答案: A、C、D 参考解析:从承租人的角度看,杠杆租赁与直接租赁并无区别,因此,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节税是长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降低交易成本是短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在进行税法上的融资租赁决策分析时,有时候需要考虑折旧抵税,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24.)甲公司盈利稳定,有多余现金,拟进行股票回购用于将来奖励本公司职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票回购产生的影响()。 A. 每股面额下降 B. 资本结构变化 C. 每股收益提高 D. 自由现金流量减少 正确答案: B、C、D 参考解析:股票回购利用企业多余现金回购企业股票,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同时减少企业外部流通股的数量,减少企业的股东权益,因此选项B、D正确;企业外部流通股的数量减少,净收益不变,因此每股收益增加,选项C正确;股票回购不影响每股面值,选项A错误。 (25.)根据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下列各项中,导致存货经济订货相关总成本增加的情况有()。 A. 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增加 B. 每日耗用量增加 C. 每日送货量增加 D. 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增加 正确答案: A、C、D 参考解析: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中,经济订货相关总成本=[2×年需求量×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单位储存变动成本×(1-每日耗用量/每日送货量)]1/2。 (26.)证券投资的风险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两大类,下列各项中,属于可分散风险的有()。 A. 研发失败风险 B. 生产事故风险 C. 通货膨胀风险 D. 利率变动风险 正确答案: A、B 参考解析:可分散风险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持有的,与政治、经济和其他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无关。 问答题 (共6题,共6分) (27.)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D=3600件,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C=2元,单位缺货成本KU=4元,每次订货变动成本K=25元,交货时间L=10天。交货期延迟天数及其概率分布如下: 要求:计算确定最佳再订货点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经计算可得:经济订货批量=300件,每年订货次数=12次,平均每日需要量=3600/360=10件。 由于正常交货时间为10天,交货每延迟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就增加10件,交货每提前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就减少10件。 故可将延迟交货天数转化为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如下表所示: (28.)某公司正在研究某新产品的定价问题,该产品预计年产量为10000件。公司的会计部门收集到有关该产品的预计成本资料如表所示。 单位:元 要求: (1)计算公司按照制造成本加成50%确定的产品目标售价。 (2)计算公司按照变动成本加成100%确定的产品目标售价。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1)单位产品制造成本=6+4+3+7=20(元) 目标售价=20×(1+50%)=30(元) (2)单位变动成本=6+4+3+2=15(元) 目标售价=15×(1+100%)=30(元) (29.)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是传统产品,造价高、定价低、多年亏损,但市场仍有少量需求,公司一直坚持生产。B产品是最近几年新开发的产品,由于技术性能好,质量高,颇受用户欢迎,目前市场供不应求。2019年末,公司计划、销售和财务部门一起编制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在该计划基础上,财务部门预测收入、成本和利润。相关信息如下:P186 预计利润表 2020年 单位:万元 经财务部门测算,A、B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70%和40%。 公司领导根据财务部门预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2020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否达到100万元? (2)A产品亏损40万元,可否考虑停产? (3)若能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増产能否増利? 根据公司领导提出的问题,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如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停止生产A产品,按原计划生产B产品。 方案二:停止生产A产品,调整生产计划,平衡生产能力,使B产品增产80%。 方案三:在2020年原生产计划基础上,投资50万元购罝一台设备,用于生产B产品,B产品增产10%。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 要求:(1)分别计算A、B产品的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 (2)分别计算三个方案的税前营业利润,并据以选择最优方案。 (3)基于要求(2)的结果,依次回答公司领导提出的三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1)A产品的变动成本=1220×70%=854(万元) A产品的边际贡献=1220-854=366(万元) B产品的变动成本560×40%=224(万元) B产品的边际贡献=560-224=336(万元) (2)企业总固定成本=(1260-854)+(440-224)=622(万元) 方案一的税前营业利润=336-622=-286(万元) 方案二的税前营业利润=560×(1+80%)×(1-40%)-622=-(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80+560×10%×(1-40%)-50/5=(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最大,应选择方案三。 (3)①2020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达100到万元。 ②由于A产品能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在短期内,即使停产A产品,其固定成本也不会降低,所以不能停产A产品。 ③由于方案三可以增加税前经营利润,所以增产能増利。 (30.)A公司是一个制造企业,拟添置一条生产线,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该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500万元,税法折旧年限为7年,预计7年后的净残值为10万元。预计该设备5年后的变现价值为80万元; (2)B租赁公司表示可以为此项目提供融资,并提供了以下融资方案:租赁费总额为570万元,每年租赁费用114万元,在每年年初支付。租期5年,租赁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满时设备所有权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A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