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论文.doc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若干功能。摘要: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若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在高校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环境也就没有教育。他指出:“所谓环境,不仅仅指个人周围的环境,更主要的是指能促进或阻碍人的某种活动的情境”。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最恰当的方法莫过于为他提供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智慧、充满友爱和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就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是富有育人情景的物理环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例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图书馆、阅览室、文体器材的配备、实验仪器的装配、整洁的后勤装备等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行为主体共持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校园制度文化,又称规范文化,指学校的共同制度和独有制度,如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管理制度和模式、规章条例、群体行为规范、传统习惯、典礼仪式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则。
校园文化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就道德教育而言,文化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因为道德观念和价值方式是文化的内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类,精神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一种文化所包含的道德选择及判断,因而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类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以德治世的过程,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塑造人德功能。因此,要实现道德教育就不能离开文化,更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所以,对一所学校而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应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