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锦集8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锦集8篇)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锦集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锦集8篇)
篇1: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晴初霜旦 ( )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这句话是: 。
“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篇2: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二、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隔开。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 )( )。
方两三级
匠师如其言
以瓦布之
其虫旧曾有之
人皆伏其精练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篇3: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
。(2分)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 )
(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
?(2分)
答: 。
篇4: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阅读《黔之驴》,完成第11~14题。(12分)
黔之驴
柳宗元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苏教版教材)
。(2分)
(1)蔽林间窥之( )(2) 以为且噬己也( )
。(4分)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
③虎大骇,远遁……甚恐。 ( ) ④稍近,益狎……蹄之。 ( )
。(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译文:
,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成语: 。启示: 。
篇5: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诣王(yì)曷为(hã) 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 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 ....
何坐(犯罪) 诣王 (到) 固善盗(本来) 叶徒相似 (只) ....
其实味不同 (果实) 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 ....
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辱) ..
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
⑴之 楚王闻之(这件事) 齐之习辞者也(的) 吾欲辱之 (他,代晏子) ...
⑵为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何为者也 (做) 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 ...
⑶使:晏子使楚(出使)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 ..
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⑵齐人固善盗乎?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 ,在本文晏子说这话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南橘北枳 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8、你喜欢文中的晏子吗?为什么?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出众的辩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文章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篇6: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人琴俱亡》选自南朝朝刘义庆(人名)的《世说新语》。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猷(yóu) 笃(dǔ) 舆(yú) 恸(tò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俱病笃 (都) ((病)重) 何以都不闻消息 (即以何,为什么) (总、竟) .....
语时了不悲(完全) 索舆 (要) (轿子) ...
素好琴 (一向、向来) (喜欢) 径入 (一直) ...
既不调 (已经) 因怯绝良久 (于是,就) (很) 亦卒 (死)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⑵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⑶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⑷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5、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 “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 ⑵ “恸绝良久”——这是兄弟情深的真实表现。
6、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8、回忆你过的古诗,写出两句能表现深厚的兄弟之情的诗句。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7:苏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025年苏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题(锦集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