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
[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抓重点段的方法;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设计:
  提意见
  小读者编辑
  良师益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教学反思:

2025年[必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5-0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