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1、热力学第二定律
  (1)常见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按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a、“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b、“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特别提醒: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自由落体
  =0
  =gt
  =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探究弹力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自由落体
  =0
  =gt
  =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Vot-gt^2/=Vo-gt(g=≈10m/s2)
  ^2–Vo^2=-=Vo^2/2g(抛出点算起)
  =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
  :①力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W=FLcosα F—力L—位移α—力与位移的夹角
  :焦耳J 1J=1N·m标量
  ①α=π/2不做功②α<π/2正功③π/2 <α<=π负功
  ,,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B、两物体发生形变;
  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
  B、相接触面不光滑;
  C、两物体有形变;
  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
  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










  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
  汽车行驶
  =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停车距离
  
  :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8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引力常量G=×N?m2/kg2
  :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
  
  
  
  :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力F不做功,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025年[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平平库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5-0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