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篇) 】是由【d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东西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正确的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
  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答题卡一张、圆形纸一张、彩笔一支。
  教师:各种图形纸片、一段毛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三一班的师生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东西,同学们也帮他们分一分吧。请看大屏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西瓜,分蛋糕等等。
  小结:刚才每个同学得到的东西都是同样多的,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课件出示1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教师提问: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得到多少?引出“一半”。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4、揭示课题:二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1/2的产生,初步建立模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1/2。










  2、动手操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表示出长方形的1/2,并与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1/2。
  3、?
  4、动手操作,创分数。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的。
  (3)展示作品,交流成果,重点交流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师:大家创造出这么多分数,他们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想知道吗?
  学生自学数学书90页下边的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估一估,看谁的眼力好。
  小结: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2、下面的图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联系,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多角度考虑问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分数,但是,分数家族中只有几分之一吗?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学生交流。
  2、布置作业:用几天学到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创造出其他的分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2025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as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