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篇] 】是由【c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尺》教学设计1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53—54,练习十1、2、3题。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比的意义﹙2﹚化简比
  2、原型:
  ﹙1﹚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2﹚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1千米=()厘米
  2、化简下面的比
  8:1600=6cm:18m=
  3、脑筋急转弯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了这么几道题,大家一定很累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可是一只蚂蚁只用了5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53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板书于课题后)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3、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出示课件
  (2)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注意:转化过程中一定要统一单位。










  4、认识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前项都是1,都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缩小。
  放大比例尺:后项都是1,。
  5、教学例1.
  例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学生讨论,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总结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a、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对应写出比;
  b、接着把两项比化成相同的单位;
  c、然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整数比;
  d、比例尺是一个比,是不带单位名称。
  三、练习巩固。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副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3、一套房子的客厅东西方向长4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比例尺和尺子一样,是一种测量工具。
  (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3)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等,它的比例尺是1﹕1。
  5、选择:










  比例尺表示的是一个比,因此()计量单位。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53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学过的有关数字的成语。(如:丢三落
  四、三心二意等。)
  2、你能填出这个成语吗?展示成语以()当(),(以一当十)并提问,以一当十,以二当多少(20),以五当多少(50),以多少当120等等(12),你是怎样得出的。(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10倍,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的十分之一)。如果用比来看这个成语,怎么求这个成语的前项与后项。(学生再次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以一当更多等。
  3、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位帮我画一个长10米,宽8米的的长方形地。(学生画图)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画图的情况,(画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画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
  4、你认为他们谁画的比较像?(都比较像)。
  5、为什么?你来说一说自己的作图过程。(
  1、比实际缩小200倍。
  2、比实际缩小100倍。)
  6、如果用文字来描述比较麻烦,怎样用数学的的方式来表现呢?请大家自学课本30页的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说一说:
  (1)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问学生得到的数学信息)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1:100是什么意思?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笑笑家的客厅有多大?……)










  2、我们先来解决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学生猜想。
  ㈠由学生说出各自的猜想与理解。
  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1
  (2教师说明。
  在以上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幅比例尺的意思。(比例尺1:100,是指图上距离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100倍,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扩大100倍。)
  3、比例尺的意义。
  1、。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100厘米=1:100或(1/100)
  同时说明:这种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我们叫比例尺。一般情况下,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有的时候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我们叫扩大比例尺,扩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
  4、即时练习。
  请你算一算刚才两位同学画的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求出比例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3反馈说明。
  板书:图上距离5厘米
  实际距离10米,5米等于1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1000=1:200或(1/200)图上距离10厘米
  实际距离10米,10米等于1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1000=1:100或(1/100)课堂小结。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求比例尺时单位要统一)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
  (1)要算笑笑家的卧室有多大?即为卧室的实际的大小,我们要算出卧室实际长与宽,怎样算实际的长与宽呢?)(学生讨论得出,测量图上的长与宽,再根据比例尺计算。)(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卧室的长和宽,并填空。
  长4厘米,宽3厘米。
  (3)算一算,笑笑卧室的实际的长和宽。
  过程要求:
  A:说一说你想怎样想的。(实际的长是图上长的100倍,实际的长用图上距离乘以100就可以了)
  B:算一算。
  C:板书计算过程。
  实际的长:4×100=400厘米400厘米=4米
  实际的宽:3×100=300厘米300厘米=3米(3)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3×4=12(平方米)
  (4)说一说计算实际距离要注意什么?(注意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4题。
  1、第4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意思。
  2
  (2)在图中找出正南方向。










  (3)在平面图上找出窗户位置及长度。(长度即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是在实际距离的基础上缩小了100倍。)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5)板书:实际距离:2米=200厘米
  图上距离:200÷100=2厘米
  求图上距离时要注意什么?(由于图上一般以厘米作单位,所以我们要先将单位统一成厘米再计算。)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注意求比例尺是要先把单位统一。求图上距离时要一般把单位统一成厘米。求实际距离时得出的单位一般是厘米,要把单位化成更大的单位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30页第三题。
《比例尺》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2025年《比例尺》教学设计[范例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