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是由【44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025年《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48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