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认识线段》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是由【887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唤醒旧知
  想一想,在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示意图。
  二、 认识线段,感知特征










  1、 初步感知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图)表示。 引出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完成第60页的想想做做1。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
  说明: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教师拿着直尺、课本示范着指一指,指名直直的'、两个端点。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举例。
  重点指出两个端点,直直的部分,用手势表示出所说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2。
  (4)感知线段有长短
  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教师边折边指出折痕,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 体验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吧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3(两个点)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4(三个点)
  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要求: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交流:像这样,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5(四个点)
  在三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猜测: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画一画,交流并评价自己的猜测情况,明确“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含义。
  小结: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画出的是四边形。
  4、 思考:再添一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形成什么图形?先猜测再验证。
  四、回顾整理,内化认识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下课后还想做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
  线段图 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 )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
  )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 )那这样呢?(演示: )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 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 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 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学生最熟悉的100米跑道线,让学生感知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很高,找出了许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用线段围成的图案,如:五角星、松树、房子等等。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些问题我提的不够明白,造成了小学生的思路不够完整、清晰。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多处出错。
  2、课前预设不足,教师缺乏灵活性。比如:教师演示把毛线斜着拉,问:这是线段吗?当时有许多学生就回答: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弯了。由于课前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有点措手不及。其实这是很好处理的,只要松手让线变弯,再拉直,比一比,学生很快就能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也可以看成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以为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想见见它吗?
  生:想
  师:要见到它,可不容易,除非你能猜对老师的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服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生:毛线
  师:真是猜谜高手!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毛线,像老师这样将它自然的放在课桌上。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
  生:弯的










  师:说的没错。你能像办法让它变直吗?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把变直的毛线举起来
  生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用手拉
  师:一只手可以么?
  生:不可以(说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的比老师还周到,真好!你们知道吗,刚才新朋友已经悄悄的和我们见过面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感知线段
  师:线段可以用表示
  仔细观察这条线段,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征?
  生:直直的,有两个小竖线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们叫做线段的端点。“端点”的“端”是什么偏旁?
  生:“立”字旁
  师:对了,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线段的两端。读一读
  生读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两个

2025年《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872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5-0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