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论语》文言文(通用9篇) 】是由【887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论语》文言文(通用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论语》文言文(通用9篇)
《论语》文言文(通用9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语》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文言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小题2: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论语》文言文 2
文言文阅读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3.“略”。
《论语》文言文 3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成语:
造句或写话: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案:
1、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论语》文言文 4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二、原文
(1)曰(2): “学而时(3)习(4)之,不亦说(5)乎?有朋(6)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人不知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温故(10)而知(11)新,可以为(12)师矣(13)。”
:“学而不思则罔(14),思而不学则殆(15)。”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16)而好(17)学,不耻(18)下问,是以(19)谓之‘文’也。”
:“默(20)而识(21)之,学而不厌(22),诲(23)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4)?”
:“三(25)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26)善者而从(27)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28)吾身(29)--为人谋(30)而不忠(31)乎?与朋友交(32)而不信(33)乎?传(34)不习乎?”
:“见贤(35)思齐(36)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一言(37)而可以终身行(38)之者乎?”曰:“其(39)恕(40)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41),任重而道远。”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42)得之,不处(43)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44)也。”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45),不成人之恶(46)。小人反是。”
:“富而(47)可求(48)也,虽执鞭之士(49),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50)为(51)乐之至于斯也。”
16.(点)曰:“莫(52)春者,春服(53)既成,冠者(54)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55)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56)点也!”
三、注释
(1)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2) 曰:说。
(3) 时:时常,常常。(4) 习:温习,复习。(5) 说:通“悦”,愉快,高兴。
(6) 朋:这里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7) 不亦……乎:表示反问。乎:相当于“吗”。
(8) 愠:怨恨,心里不满。(9) 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10)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11)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12) 为:做。(13) 矣:相当于“了”。
(14) 罔:通“惘”,迷惑不解。(15) 殆: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16) 敏:聪明。(17) 好:爱好,喜欢。(18) 耻:认为可耻。
(19) 是以:因此。(20) 默:暗暗,私下。(21) 识:记,记住。
(22) 厌:满足。(23) 诲:诱导,教导。(24) 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25) 三:在这里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几”)。(26) 其:他们,他们的。
(27) 从:采纳,听从。(28) 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29) 身:自己。
(30) 谋:谋划,商量办法。(31) 忠:诚心诚意。(32) 交:交往。
(33) 信:诚实。(34)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35) 贤: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36) 齐:看齐。(37) 一言:这里指一个字。(38) 行:遵守,奉行。
(39) 其:大约。在这里是表推断的语气词。(40)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41) 弘毅: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42) 道:方法。
(43) 处:据有,取。(44) 去:背离,抛弃。(45) 美:好的。
(46) 恶:坏的,不好的。(47) 而:如果,表假设。(48) 求:求得,追求。
(49) 执鞭之士: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50) 图:料想。(51) 为:作,这里指欣赏。
(52) 莫:通“暮”。(53) 春服:春天穿的单夹衣服。(54) 冠者:成年人。
(55) 咏:歌唱。(56) 与:赞赏。
四、译文
:“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孔子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低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恕’吧!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拥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
。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追求得到,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
《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16.(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五、内容
1~3论述了学习方法,4~6论述了学习态度。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
。
,不断进取。
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哪一句话表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9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修养,多自省,讲恕道。
。
。
9.(孔子回答子贡问题)。
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14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追求、抱负,对富贵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意志坚强。
,但要“以其道得之”。
。
人应该把行为端方和勇于实践放在第一位(孔子认为言与行的关系):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成人之美”。
2025年《论语》文言文(通用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