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昌健金海岸中学
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案预设到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角度,撰写一份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内容需原创。
《离子键》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化学键,为了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进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较为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过程与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导入: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包括我们人,也是由很多种元素组成的。
设问: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世界上这么多种物质?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化学键。
板书: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大量白色烟
化学方程式:2Na+Cl2 2NaCl
提问: 请同学从原子结构、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
钠的过程。
板书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请学生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回答问题:
?
?
学生讨论:得失电子使原子形成离子,离子间靠静电力互相吸引结合
教师评价:对以上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并重复结论,引出离子键概念。
板书::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教师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提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 、CO32- 、 OH- 、 NH4+等原子团
板书::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过渡:观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子形
侯昌健金海岸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