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让家长体会到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就是激发他们自发动机的有效手段。
【教学重点】
摆事实、讲道理,讲明成就感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难点】让家长真正领会、接受成就感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成就感的作用(案例展示)
给大家看一个故事、一篇报道,请学员同志们们认真看,边看边思考,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待会进行讨论、发言。
一个故事(幻灯片):一群淘气的孩子总往一个花园里扔砖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他找到这群孩子说:“我看你们扔得很高兴,不如进行一个比赛,谁扔得最远可以得到10块钱。”孩子们一听来了劲,奋力地扔,优胜者果然得到了钱。第二天,主人又来了,说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块钱。孩子们仍很兴奋,5块钱也不少呀。第三天,奖金降到了一块钱,有一些人嫌钱少就走了,仍有人继续玩。第四天,主人说今天胜利者只能得到一毛钱。孩子们听了很不屑:“就1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走了,再也没有来过。家长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引导:以上故事中,这位主人成功地将孩子们的内在动机变为外在动机,即把对玩的兴趣变成对奖励的兴趣。当奖励降低到不值得为之奋斗的时候,活动便停止了。某些家长和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消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画画、弹琴的兴趣。把事情弄明白是人类不可遏制的认知冲动,这是学习内驱力的不竭源泉,就像孩子以扔砖头为乐一样,没有功利目的,事情本身就是乐趣。
当人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就能产生满足感,也就是成就感。如果由于个人的成功,自己不仅体会到了这种强烈的感觉而且同时受到他人的鼓励和表扬,就会更加强了这种感觉,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人们再次去获得成功。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这一过程用图形表示如下:
成就感——(激发、提升)兴趣动机——(内驱力驱动)学习工作——(体验)成功(满足成就感的需要)
二、孩子成就感的需要:(报道分析)
一篇报道(幻灯片):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生德育处的心理教育教师张福新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完成一项有关学生心理信息的分析报告,花费了不少时间从全市十余所中学里随机抽取了40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让他们感到吃惊: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过度地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酒瘾、药瘾、毒瘾、病态性赌博等不能自拔的上瘾行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给本人、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孩子们为什么会上网成瘾?”南京市二十九中的华明友校长向记者分析: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的精彩,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孩子,更容易沉溺于网络。迷恋网络的孩子坦陈
“游戏中我可以统帅千军万马,攻城拔寨”、“网上我有很多朋友,有人关心我、欣赏我”……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身心的投入度是很高的,常常是乐此不疲。尤其是在过关游戏中,每过一关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最后的优胜者更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正满足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就是激发他们自发动机的有效手段。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孩子也一样。
三、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1、了解成就感对
家长会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