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怀念母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母、思国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里“母亲”既指(祖国母亲),又指(生身母亲)。季老先生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是告诉我们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季老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情地写到——(读第一段)。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到对两个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一)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边读边批注。
1、交流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2、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深入体会作者悲痛:
(1)、理解“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体会作者的悲痛,指名再读。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悲伤?
①小时候不能陪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忧。(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十六年来只回家两次,跟母亲相处不足十几天呀)
②作者长期不能跟母亲在一起,现在读大学了,作者心里会怎么想呢?
A、学生回答“迎养”愿望。B、出示“愿望”,读了这则资料,你明白了什么?C、出示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先理解,再引读:a、季老先生正应了这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叫人怎能不悲痛?(女齐)b、再等两年,只要两年,就大学毕业了,一生贫穷、劳苦的母亲,就要等到好日子了,但母亲却永永远远地离开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叫人怎能不悲痛呀!(男齐)
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
④母亲失去了,就失去了母爱,就是想跟母亲吵架也没有机会了呀。同学们(出示,生齐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⑤小时候不能陪在母亲身边,长大了没机会赡养母亲,就是母亲临终时也没等到见儿子最后一面。(出示资料)
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作者再也听不到了——指名读:“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数十年如一日。”
⑦理解“终天之恨”,这是一种怎样的“恨”,作者在恨谁?出示“自责、愧疚”,带着这种情感一齐读“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十年如一日”。
(二)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还从其它地方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房东老太太的神情是怎样的?
2、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就会想起小时候跟母亲发生的事,就会想起与母亲有关的情景,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最后一句为“现在想起来,我真想哭!”
3、学生交流。
4、补充资料,资料最后加上“现在想起来,我真想哭!”,分组读。
5、自责、愧疚之情充满了作者的心胸,作者泪流满面,指名读“我后悔……”;作者心肝俱裂,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
6、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三)学习《寻梦》片段。
1、作者对母亲日思夜想,但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从哪看出来?
2、为什么要捉住梦?但梦是虚无缥缈的,是捉不住的,作者又陷入无边的怀念当中去。
3、在泪光中,看见了母亲的面影,是清晰的吗?

怀念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02-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