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 】是由【文档百货】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概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学科,全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并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学生身体。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习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025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档百货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