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辞:辞别。
⑶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3-5]
(6)广陵:即扬州。
(7)天际:天边。
⑻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写作背景
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注释:
:启程。:早晨。:告别。: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猴。:鸣、叫。:停息。
: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注释: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即长江。
:劈开,断开。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漩,回转。
:指博望山和梁山。
:突出,出现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写作背景: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译文
高高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译文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