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要二胎的人家散文(共5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要二胎的人家散文(共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要二胎的人家散文(共5篇)
篇1:要二胎的人家散文
关于要二胎的人家散文
无忧是重庆人民小学4年级的一名男生,这个寒假,他写了一篇作文,在妈妈的朋友圈里引起了轰动,特别是作文的最后一句:“所以妈妈有我一个,就顶俩了!”让人印象深刻。
“有我一个可以顶俩”,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温柔的“拒二胎”了。先前所闻之拒绝父母生二胎的态度,多是比无忧这位小男生酷烈或强硬得多的,甚至有以一死相威胁的,或是“你们若生二胎,我就去死”,或是“你们若生二胎,我就把他掐死”。虽然儿童发脾气成年人不必当真,童言无忌父母也无需恐惧,但是小孩的聪明和深刻以及思维的顽强定格,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大人粗枝大叶的估计。习惯了独自无分享地沐浴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部的爱,二代独生儿童“拒二胎”,不仅是本能的理性的正常反应,也是聪明和智慧的直观表现。
因此,帮助二代独生儿童,包括“拒二胎”的、不明显“拒二胎”的,多角度认知二胎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的、负面的,是摆在成年人面前不该被忽视的任务,尤其是父母。
无忧的妈妈的做法值得提倡,先让孩子把想法说出来,并耐心倾听。妈妈先是姿态平等地问儿子,假如妈妈生二胎,无忧怎么看?无忧明确地说,不想妈妈生二胎。妈妈就叫无忧写一篇作文《假如妈妈生二胎》,写出不想妈妈生二胎的原因,如果能说服妈妈,妈妈就不生二胎。这种平等的交流,不止能让儿童说出真实的全部想法,也让儿童能够倾听妈妈的想法。现在的问题是,无忧的理由是否说服了妈妈?无忧的三个理由是十分中肯的,也是现实的:假如生了二胎,吃的食物要两个人分,他将吃不饱,多买食物则浪费钱;衣物也要多买,多花钱;爷爷姥姥更忙更累了。
无忧的理由如此充分,如果妈妈还表示没被说服,则如何让儿子相信,,还是妈妈故意假装没有被说服?也就是说,妈妈要么表示被说服了不再生二胎,要么说服儿子使其相信妈妈是真的没有被说服。这不但是摆在无忧及其妈妈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无忧这一代儿童与我们成人社会面前的问题,包括家庭长辈、学校老师、专家学者。
我认为,首先要承认无忧的理由都是正确的,但要告诉无忧这些理由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无忧的理由只是生二胎所面临的负面结果或困难,但是生二胎还有很多好处,要一条一条讲给无忧这一代儿童听,譬如有了弟弟妹妹,多了一个同胞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到公园去玩,或者玩游戏譬如下棋,有了伙伴;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了,可以多一个人帮助“无忧”照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一人乐不如大家乐。
其次,让“无忧”明白权利意识。询问“无忧”有哪些权利,譬如有读书学习的权利,有吃饭睡觉的权利,有父母照顾其生活的权利,有警察叔叔保障其安全的权利,有看“动物世界”电视节目的权利等等。继而询问“无忧”爷爷姥姥有哪些权利,父母有哪些权利。逐渐引导“无忧”知道父母有生二胎或不生二胎的权利,生二胎或不生二胎应当是父母决定的事情,爷爷姥姥也不能过多干涉,“无忧”也不能强迫阻止。
另外,“无忧”的父母要向“无忧”表白,生了弟弟妹妹,还会同样爱“无忧”、关心“无忧”、照顾“无忧”,目前“无忧”所拥有不会减少,关键是让“无忧”相信和放心,父母生了二胎,家庭会有更多的快乐,绝不会让“无忧”受到冷落,甚至陷入想象中的痛苦和烦恼甚至恐惧。这比劝导“无忧”对未来弟弟或妹妹的“接受”和“宽容”更重要。毕竟,“无忧”要对自己未来的生存质量无忧,才会乐意“接受”和“宽容”未来的弟弟或妹妹。
篇2:二胎经典散文
二胎经典散文
“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可能最纠结的就是70后的这茬人了,生,过了最佳年龄,不生,有点不甘心,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
生完儿子,婆婆鼓励再生一个,老公也说:“再生一个你不用上班了,在家带孩子,我一个人养活你们,大不了吃差一些,穿差一些。”有那么简单吗?从此,我就成了专职保姆,失去经济能力,甚至于失去自己,时时刻刻要伸手向老公要钱,这个绝不可能。
再者,我胆小,国家政策怎敢冒范?
计划生育的政策从制定到执行,我是一路看着走过来的。
那年我八岁,弟弟刚刚蹒跚,生产队就动员母亲去做绝育手术,工作组的人三天两头的来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宣讲政策。母亲一再的保证,不再生了,两个孩子够她拉扯的了,希望不要在她身上动刀。他们一口否定,不做手术绝对不行,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只是一个小手术,不会伤人元气。可是从来没有进过医院的母亲胆怯,就偷偷地躲在了亲戚家。工作组的人又开始做爷爷的思想工作,爷爷胆子更小,害怕不给家人分口粮或者搬走家里仅有的用具,经不起威逼,就让奶奶四处去找母亲。那时候父亲在外上班,爷爷是一家之主,若不随他的意,全家都不得安宁。奶奶经不住爷爷时时刻刻的催促谩骂,拉着我到走亲串户地找,最后在一个远房亲戚家找到了母亲。我站在母亲面前不住地哭诉,说我和弟弟怎么怎么地想念母亲,怎么怎么地没有人管我们,奶奶也是泪眼婆娑,好言相劝,万般无奈之下,母亲走进了医院。那日,母亲从手术台上下来,就爬上了爷爷早已准备好的架子车,她面色苍白,弱弱地说了句满含怨气的话“这下你们都满意了吧?”她的神情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坎上。
农村,没有儿子是天大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就没有人顶门立户,女儿是给婆家生的,迟早都要嫁出去,因此,生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多少人为生儿子背井离乡?多少人为生儿子债台高筑?那时候,在农村允许生二胎,但是绝对不能生三胎,否则罚款,少则三五万多则十来万,哪个农民能承担的起,只有选择逃离。老公带着怀孕的妻子逃去没人认识的地方,打工度日,等待分娩。村上有的人一连生了三四个女儿,就忍痛送人,还想继续在生儿子。
80年代末,我随父亲来了油区,没想到这边的政策更加绝对,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管计划生育的是一个吴性女子,每个孩子出生她都要发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就是违法生育。去领准生证的人都要听她滔滔不绝的宣讲,告诫你只生一个,别想着二胎。她常常盯着年轻媳妇的肚皮,如若发现谁怀了孕,就会软磨硬泡,逼你引产,你若不从,她会常驻你家,吃喝拉撒,天天不误。大家不误厌恶地叫她“吴老太”。
90年代,我结婚时,必须要找“吴老太”开介绍信,老公还差一个月才符合结婚年龄,“吴老太”宁死也不开,一句话不符合政策。当时单位要凭结婚证就能分到一间单人宿舍,才可以谈婚论嫁,而且排队分房的结婚证已经有几十个,何年何月才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呢?没有结婚证一切免谈,我们就那样生生地卡在了“吴老太”那里。我的大伯母有点“仙”能掐会算,而“吴老太”很信这个,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人相遇了,通过大伯母的努力,结婚证总算领上了,之后勉勉强强地分到了一间铁皮房子(就是用铁皮焊接而成的房子)。等到儿子出生时却迟迟拿不到准生证,因为每年给单位的生育指标名额有限,我们的孩子领不了当年的准生证,只能领第二年的,这样孩子的年龄就要小一岁,之后上学必受影响,那个折腾呀!
小姑再婚,头一胎留给了前夫,老公的`孩子留给了前妻,她们夫妻无子女。小姑便怀了孩子,谁知她所在的单位不依不饶,说小姑没有履行好再婚生子的正常手续,非逼着小姑去做引产,否则开除。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小姑决定做掉孩子,六个月的胎儿,一个鲜活的生命呀!怎么忍心呢?可是没有办法。从产房出来整整一个月小姑都没有下床,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从此开始抑郁,一发不可收拾,精神极度的颓废,每天都要靠大把的药片控制着躁虑的情绪。
“二胎”政策的开放,让许多人如沐春风,我也是蠢蠢欲动,那日我对儿子说:“在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如何?”儿子瞅了我有一分钟,然后哈哈大笑“您还是算了吧!”
我说:“如果我去了极乐,你一个人多孤单呀!”儿子说:“你生下哪个孩子时,我已经离开家了,和我能有多少感情?”
暑假期间,儿子对《家有儿女》情有独钟,我说:“儿子,能不能换个频道?”他随口就说:“谁让你只生我一个呢,孤单的我,只有在电视里感受一下兄弟姐妹的情谊了。”我一头雾水,到底要不要再生“二胎”呢?
四十多岁的高龄产妇,能经受的住怀孕十个月的种种考验吗?最关键的是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吗?能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吗?能有足够的时间养育他(她)吗?我深深地明白,孩子的成长必须有母亲的陪伴,特殊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孩子缺失了太多的父母之爱,在生“二胎”,必须深思熟虑。
昨日和一个80后的独生子聊天,对于独生的孩子他有一个最切身的体会,没有担当,以自我为中心。
他无限感慨的说:“都是父母惯的,我三十几岁的人了,每次离开家,我爸都会把烟、水果、零食一个劲往后备箱里塞。”
“那你考虑生二胎吗?”我问。
“按照目前的境况不考虑生二胎。”他回答的相当干脆,“虽然我被养残了,可是生二胎还要想清楚,生活压力太大,生的起养不起呀!”
篇3:二胎来了的散文
二胎来了的散文
一
辣椒地里,王老汉直起腰,一手扶着锄头,一手捶了捶腰。岁月不绕人啊,毕竟年纪大了,薅一会草就觉得累,腰酸背疼。他抬头看了看东面的山,太阳正探出半个桔黄的脸,阳光斜斜地照着,田野上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一切都像刚洗过似的。空气洁净而湿润,天瓦蓝,田野翠绿,禾苗已覆盖了水面。不远处的资江,匍匐着,几天的雨使河水涨了,低吼着,千军万马一般。
一件喜忧参半的烦心事儿时常萦绕在王老汉的心头,舒展的眉头又皱在一起,“川”字沟壑般镶嵌在眉宇之间,脸上笼罩着浅浅的忧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点遗憾,让你叹,让你盼。王老汉干脆坐在地垄旁的大石头上,“吧嗒吧嗒”抽起烟来,思绪随烟雾缭绕。这烟是有人送给在城建局上班的儿子,儿子不抽烟又孝敬给他。一支烟两块钱,要不是儿子孝敬,自己哪舍得抽这么贵的烟。这几年,自从儿子当了什么副局后,烟就未间断过,王老汉感到很知足,很欣慰,常在人前炫耀。
王老汉有两女一儿,都生活得不错。儿媳姓骆,是教师,十多年前儿子儿媳在县城买了房,住进城里。后来又买了一套,将原来那套给了他们,把王老汉与老伴接进城里。老俩口从此过起城里人的日子,也方便照顾在城里上学的外孙女。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突然放弃,真还舍不得,常隔三岔五回来种种地,伺弄伺弄庄稼。因传种接代的旧思想在王老汉和老伴的心里根深蒂固,儿媳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孙女,让他们老两口有点抬不起头。那时国家计划生育抓得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加之没经验,怀孕时没去做B超鉴别男女,等孩子出生后悔也晚了。对儿子儿媳什么都满意,唯独这个像块心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
天无绝人之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年国家放宽生育政策,可以生第二胎了。真是喜从天降,王老汉老俩口兴奋得几宿没合眼,希望犹如东方的太阳,在心中冉冉升起。在国家生育二胎政策一下达,生第二胎之事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经不住老俩口耳提面命和软磨硬泡,儿子儿媳才三十好几,毅然肩负起全家神圣使命,加班加点“开荒种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足一月,就有了成效,“种子”已生根发芽。老俩口喜上眉梢,对儿媳百般呵护,像宝贝似的供着。怀是怀上了,但还不知是男是女,欣喜之余,老俩口又多了一份担忧和忐忑,倘若不是带把的,那该如何是好?如何向祖宗交代?
三个月过去了,那是欣喜和忐忑的三个月,也是漫长的三个月。通过熟人私下里做了B超,岂料天不遂人愿,又是个女孩。王老汉老俩口得知后,笑容一下僵在脸上,犹如天气乍寒结了冰似的,神情落寞。传种接代的希望又破灭了,淡淡地口是心非地说,女孩好!女孩好……儿媳见了,心知肚明,公公婆婆不高兴,像针扎进心上,生生地疼。
儿媳骆老师感觉到,家里的气氛明显变了,没有先前公婆浓厚殷勤的和谐气氛,变得索然无味,让人压抑和憋闷。老人言谈之中常含沙射影,抑或夹枪带捧,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埋怨和责备。骆老师听了很不舒服,不与老人当面争执,唯有暗自垂泪。好在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不用每天看老人的霜颜冷面,听冷言冷语。减少见面次数,原来每周去一次,改成半月或二十天一次,双方眼不见心不烦。孙女知道了,很替妈妈鸣不平,背地里说爷爷奶奶的不是。骆老师见状,批评女儿,不能说爷爷奶奶的坏话,爷爷奶奶是农村人,旧思想根深蒂固,要理解他们……
王副局长夹在中间,如同风箱里的耗子,受尽了气。既要安慰妻子,又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讲科学道理,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可老人不懂什么染色体,不懂什么XY,当农民的只懂得,什么地长什么庄稼。儿子急了,振振有词地说,我种的是豆子,能长出黄瓜来?道理就这么简单。
哎,生二胎本是高兴的事儿,谁知烦恼不断,真是始料未及。
二
2025年要二胎的人家散文(共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